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十大願王修行法要〈新加坡.檳 城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十大願王修行法要〈新加坡.檳 城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十大願王修行法要〈新加坡.檳 城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作者: 海雲繼夢
出版社: 空庭書苑
出版日期: 2012-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5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海雲和上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迄今為止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1992年在台北道場開講,此後分別在2001年(加拿大湛山精舍)、2006年(台北道場)、2007(馬來西亞的檳城)、2008年(新加坡)陸續重啟講筵。其中,1992年於台北的初講,已整理為《十大願王》一書,2001年在加拿大的講筵則整理成《普賢行願》、《不思議解脫》、《大方廣境界》三書出版。本書則是將2007年(檳城)和2008年(新加坡)兩次講筵合併的成果;2006年的台北新講也將在近期內成書出版。

  綜觀這五次講筵的特色,1992年和2001年都是針對經文逐句(甚至逐字)一一細解,可以說是從「微觀的」角度,幫助讀者下手深入經典的內涵,直扣法義之底蘊。兩次講筵雖然相隔幾達十載,但各出機杼、各擅勝場,絕對是想深入修學《四十華嚴》「十大願王」的讀者不可或缺的基礎而全面的指導。

  2006至2008年,海雲法師分別在台北、檳城與新加坡重啟講筵,但風格已然大異於從前。此三次講筵,脫離了從前對經文逐一細解的做法,而從「宏觀的」高度對「十大願王」重新演繹,尤其將他近年所體悟到的「圓融道」及密法(特別是十一面觀音密法)如何運用到「十大願王」的修法上,有非常前衛、嶄新而獨到的見解,讀者萬勿錯過!

作者簡介

海雲繼夢

  海雲和上乃中國佛教華嚴宗第四十二世、高原法系(兼慈恩宗)第十八世衣缽傳承者,為大華嚴寺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陜西師範大學華嚴研究所所長。出家弘法迄今近三十年,足跡遍及海內外二十餘道場。主要弘揚華嚴思想,致力於提倡新時代佛教的教理、教義、教制、教學等學制及教學系統的建立與規劃;並致力重建僧才、僧倫、僧制等僧伽教育,尤其行法中「禪觀」的體驗與培訓,乃至「心法」的教育與「心行」的指導。欲知詳情敬請親炙法筵!或歡迎蒞臨華嚴全球資訊網:www.huayenworld.org


目錄

壹、2008新加坡弘法開示-「十大願王行法精要」講記

一、佛教要教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我怎麼樣獲得幸福?」幸福是用生命、用靈性去感悟的,不是用大腦思惟和運作出來的。用大腦不要緊,但不要壓抑靈性。讓生命中的靈性成長起來,但也不用因此摧毀大腦的運作,只是沒必要的話還是少用。讓大腦休息吧!多用靈性的部分,這樣生命會很芬芳、很燦爛。

二、「道」──透過十大願王為你的生命定位
真正的從「心」上去進行修行的功夫,不管念佛、持咒、修密法、持戒律、誦經或禪修都可以,你實際去做,而且「心」一定要放上去,假如沒這個功夫,什麼叫「禪觀」你也一定不明白。法門是平等的,只要能帶你出離三界的就很好。這「上道」是很要緊的!你大概要一千個小時很精進、很平穩的去用功才能上道。

三、認識你的生命因素
「菩薩」就是「菩提薩埵」,意即覺悟的眾生,簡稱「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還是「去覺悟有情」?「有情」是什麼?用現代話講就是覺悟的「細胞」。換句話說,你的生命的因素覺悟了,就可稱為「菩薩」。每個人都有個生命因素叫「觀世音」,也都有個叫「地藏王」的生命因素,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去開發這些生命因素。

四、前三大願是根本!後面是加行與擴大
十大願真正要修的是前面三大願,後面都是加持。如果從主修「十大願王」這個法門的立場來看,幾乎沒有一個行者(包括在家、出家)不強調這十個大願同等重要,但是我為何說前面這三大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才是根本呢?譬如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也一樣,真正要實修的是前三個,後面都是加行與擴大,為什麼呢?

五、怎樣發起你的「普賢行願力」?
各位想想,你一天當中講了多少交際話?我們都活在虛幻的世界裡,這麼的不切實際,那要怎樣才能具足「普賢行願力」呢?就「以甚深信解現前知見」!這跟「深心信解如對目前」一樣,都是要如實了知,才能以最真誠的心來稱揚讚歎,這時真誠的心就稱為「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六、認清業相,懺悔歸零!
我們業有多重,你知道嗎?今天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掠奪已經達到極限,因而產生了反撲,整個世界最後都可能埋葬掉。各位,現在業相都現前了!業相現前時,拜懺!世界會亂成什麼樣,你不知道,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跟著亂,那就一百零八拜!真的只有歸零,通通回到生命本質來,人生才會平順。

七、把你的業寄放在法界
普賢乘的行法叫「圓融道」,它很重要的就是發願,你對三寶具足信心,盡形壽行菩薩道,然後不管挫折或成功,通通歸零功課,一百零八拜就對了!一旦那不穩定的心情超越得過去,這業力原本如果要起作用(譬如生病、毀謗等),八風一吹就動,身心兵敗如山倒,這時因為先前就一再地懺悔歸零,所以業力會寄在法界,最後終究會有驚無險。

八、實踐三要件:禪觀、戒律、義學!
我們怎樣把凡夫的有限生命變轉成聖人的無限生命,這叫生命的改造工程。我們必須有個實踐的方法,禪觀第一,戒律(儀軌)第二,第三就是義學。佛教講「義學」(或「論學」),不講「哲學」,因為哲學是用推裡的,義學則必須去契理而不是推理。真理是肯定的、不變的,只能去求證它為什麼這樣或那樣,譬如念佛可以往生,你求證過嗎?怎麼求證?……

九、問答編

貳、2007檳城講記

一、學佛學什麼?
我們學佛當然是要學佛陀的真理,不是學佛教的文化。佛法真理一定是三法印,儘管大乘後來發展成「空性」、「一法印」,基本上還是不離三法印。學佛、修行是要證得三法印真理,不是去修到袈裟放光,那跟解脫無關。那麼,三法印講什麼?這可一言難盡了……

二、三法印
第一個叫作「諸行無常」──一切都是無常的。有沒有永恆的呢?有!就是「無常」,所以不必找永恆了。第二,「諸法無我」,人類講話用最多的字就是「我」。「我」那麼多,都是煩惱啊!無我,就是不要太執著。第三,「寂靜涅槃」。我們都說佛陀在娑羅雙樹林間「入涅槃」,其實就是死了嘛!所以你把「死」當作涅槃。不是啊!涅槃是心不動,不受外面塵境的影響。

三、供養壇城與修法壇城的區別
家裡有佛堂嗎?你的佛堂到底是屬於供養的壇城還是修法的壇城?供養壇城你可以不明所以,管他佛祖還是觀世音,不認識也沒關係,反正供上去就好,供養嘛!有供養就有福報。可是修法就大不同了,你修這個法卻供另一個神,打個比方,你供的是「酸」的,修的是「鹼」的,那都「中和」了,沒有效!所以從修法來講,必須很精準。

四、密法修什麼?怎麼修?要注意哪些問題?
密法本身是局勢,有壇城又有勢,那個勢在那裡就會起作用。古人一修法就知道結果如何,因為他知道是怎麼起作用的……

五、密教十一面觀音的修法
十一面觀音的重點比較傾向於意志、意根,原因之一是早期密法以兩臂居多;後來因為咒語加長,意根少了,而且重點轉而是用其「形勢」,壇城的那個勢一起來就要會運用,法器因此多了。另外,「意」的表法也在十一面,其中紅臉表怖畏,功用在於降服、息災;綠臉則在於增益、召請;另外還有白色的臉,還有一個藍色的極忿相。修法時就看你把意識集中在哪一部分,就起什麼作用。

六、圓融道的金三角
圓融道的金三角:第一,緣念三寶,對三寶具足信心;第二,為眾生盡形壽服務到底的一個事業;第三,一有挫折壓力、忿忿不平──「明明是我對!」等等情況一發生,那就歸零功課──拜懺!這圓融道還有個方法可以擴及廣大的眾生,那就是用「稱讚如來」──歌詠、讚嘆──的方法去讚美周遭的人。

七、生命內在最深層的體驗
你定一個饒益眾生的事業,眾生越苦難的地方就越發心去,不要逃避,修行人世間事業的發展是看你的道業定位在哪裡。當挫折、困難、無奈一一現前,你不必用大腦去找答案,只要跟佛菩薩講:「我有困難,希望得到加持!」你堅持去做,其他全部交給三寶、交給龍天護法。最重要的是,你會經歷生命內在最深層的體驗……

八、十大願王一次全修!
這十大願,前面一、二、三是本體,後面五、六、七是相,透過五、六、七修一、二、三,而這樣去修發生困難或挫折時,那就透過第四「懺悔業障」去解決。華嚴主要講體、相、用,這在十大願中完全具足。你直接從圓融道切入,十大願王就一次全修了!

附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四十華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