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作者: 陳建華
出版社: 人間
出版日期: 2012-01-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至今研究茅盾的中國學者,似乎都未能充分地掌握到小說形式的重要性,然而,西方學者卻又太重形式問題,把小說研究僅作為形式上的「敘事學」,未免也有偏差,因為大多外國學者對於史料和歷史背景資料掌握不足。作者的茅盾研究在這一方面的成就,值得欣賞。

  書中所深刻闡明的體現在茅盾這一時期作品裡的「長篇小說」的現代性展開與中國特有的、植基於其對「格性」的理解上的「革命性」要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既具體、豐滿地展示了茅盾小說的文學上的成就及其獨特的形態,也同樣具體、豐滿地揭示了它們的失誤及其必然性。

本書特色

  此書就「革命」(作為文學上的trope)和「形式」之間的各種矛盾,作了抽絲剝繭式的辯證分析。作者所秉承的依然是中國學者對於史料的尊重,但他運用史料的方法─作為對照、脈絡或背景─卻靈活而深入。

作者簡介

陳建華

  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國歐柏林學院,今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訪問學者。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1992)、《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李歐梵口述、陳建華訪錄,1995)、《「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 (2000)、《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2006)、《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2009)、《雕籠與火鳥(三十年集)》(2011),另有詩文創作《去年夏天在紐約》(2001)、《陳建華詩選》(2006)、《亂世薩克斯風》(2009)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