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4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戏剧 > 劇場事 6 應用劇場專題
劇場事 6 應用劇場專題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劇場事 6 應用劇場專題

作者: 許瑞芳、王婉容
出版社: 台南人劇團
出版日期: 2008-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九八○年代末期有關應用戲劇的劇場創作與研究蔚為潮流,一九九○年代正式登場,其開創性的形式及創作風格一躍成為戲劇界的一支新興學派。劇場事第六期由王婉容、許瑞芳擔任主編,策劃「應用劇場」專刊,是國內少數以應用劇場為題所做的出版品,內容包含應用劇場相關論述與實踐、台灣戲劇教育筆記及有關展能劇場的討論,並專訪王墨林談「盲人劇場」及彭雅玲談述其口述歷史劇場的創作歷程,及劇評、國際劇場報導、工作坊紀實等,共16篇精彩文章。

本書特色

◎探討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
◎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收錄劇場名人的專業深度劇評

作者簡介

王婉容∕主編

  王婉容現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系 (Department of Theatre and Drama,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研究所博士,博士論文題目──老人口述歷史回憶劇場的創作與展演(Reminiscence Theatre—Devising and Performance)。從事劇場工作近二十年,創作與研究的方向,皆以台灣的社會生活與歷史發展對文化與人心的影響,為主要探討和創作的主題,希望藉由劇場創作,啟發觀眾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發展的探索與理解的興趣,一方面激發觀眾對台灣本地文化與社會的反省,進而間接地激發他們改變社會和生活的具體行動。並著有探討台灣舞台與燈光設計發展及美學的專書、盲人劇場的劇本創作專書,對台灣近現當代的歷史、社會、文學和口述歷史研究和創作,著力尤深,創作不輟,始終充滿熱情,關懷不息。

近期與台灣文史相關的戲劇研究與創作經驗計有:

  ●1998.06-2002.09 於台北縣成立【踏搖娘劇坊】,從事探討當代台北都會生活現象與感受的現代實驗戲劇創作與展演,強烈批判商業掛帥下台灣都會生活的空虛與荒謬,予以嘲諷和針砭,希望能激起觀眾的反省,進而改變慣有的被動與盲目的消費生活態度。

  ●2003.01-2007.01 遠赴英國倫敦大學在戲劇排名第一的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系從事台灣的老人劇場【歡喜扮戲團】與英國的老人劇場『歲月流轉中心』的口述歷史劇場跨文化比較研究,論文中特別強調論述台灣文化混雜各種不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與創造性,致力提昇台灣在地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重要性,深入研究台灣文化與世界全球化文化之間互相交互影響的歷程及意義。在國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與演講,皆備受矚目,成為口述歷史老人劇場的先鋒研究。

  ●2007.09-2008.01 指導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導演課同學改編台灣現代文學的經典短篇小說,結合當代最新的實驗劇場和環境劇場的觀念,從事紮根於台灣文化的劇場戲劇展演,深獲觀眾好評。改編作家包括︰黃春明、賴和、吳濁流、王禎和、呂赫若等重量級的台灣小說家。

  ●2007.06 導演台南的魅登峰老人劇團在國家文學館演出《生命的盛宴》,用劇場的身體和聲音的語言,呈現台南在地的老人生命經驗。

  ●2007.02-2007.08 教授並導演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研究生從事家族歷史的口述歷史劇場的創作與展演,演出《芒果的滋味》,探討台灣人的共同的童年成長經驗。

  ●2007.02-2007.06 教授並導演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大學部同學探索他們的家人如何遷移到台灣的歷史,將這些真實口述歷史的故事改編成劇本和舞台演出,展演《花開的聲音》,探討台灣人如何遷移和如何在這塊島嶼上安身立命的歷史。

許瑞芳∕主編

  許瑞芳現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講師,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具有豐富的劇場暨教學經驗。曾在邱坤良先生的指導下,於1993年1月至12月擔任「宜蘭縣史口傳文學」田野調查及紀錄,完成近五十篇田野調查記錄。自1987年籌組「華燈劇團」(今之台南人劇團),實際擔任劇團的策劃、執行工作,並安排一切演出、訓練計畫,期間製作近50檔演出,亦經常發表個人創作(詳見附件之劇場創作)。在劇團十七年裡,規劃舉辦多次兒童、青少年及社區青年的「劇場研習營」,並有多次舉辦國際戲劇研習營及國內戲劇節的策展經驗。1994年出任台南人劇團的藝術總監暨演出製作人(個人於2003年一月卸下藝術總監職務),已逐步將社區劇團帶往專業領域,並使劇團自1999年起連續多年獲得文建會「優秀表演藝術之扶植團隊」,並於2000年起,在「現代戲劇類」年年以前三名成績獲文建會扶植,使台南人劇團成為台灣劇場界不可忽視的重要團隊。

許瑞芳專擅編劇導演,其作品關懷本土,特別針對台灣經驗為題的作品計有:

〈海神家族〉,改編自陳玉慧同名小說,尚未發表,2006。

〈我們的祖靈—世代浪潮,前進中的台灣〉,2000(參加於英國倫敦所舉行的千禧年「國際青年劇場」藝術節,台灣是唯一的亞洲團隊)。

〈大厝落定〉,探討認同,及原住民恢復本名的問題,1997。

〈鳳凰花開了〉,以台南神農街

(北勢街)為背景,透過一家族探討台灣的殖民命運及認同問題,1997。

〈風鳥之旅〉,改編自劉克襄的小說《風鳥皮諾查》,藉著候鳥探討族群、認同問題,1996。

〈Illo Formosa—美麗之島〉,講述台灣的歷史發展,台南文藝季演出,1995。

〈非國民〉,講述蔣渭水的革命故事,獲文建會劇本徵選佳作,1994。 


目錄

評 論

深度劇評Ⅰ
徘徊於新舊之際的兒童劇場——以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與《小花》為評
王友輝

深度劇評Ⅱ
獸的名字是愛情——評《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
王威智

深度劇評Ⅲ
以身殉道的女性書寫——評《閹雞》劇中「月里」的新女性形象
陳崇民

觀點劇評Ⅰ
變不出新把戲——紙風車劇團《太陽王國歷險記》
謝鴻文

觀點劇評Ⅱ
走入舞台雕塑風景
楊美英

觀點劇評Ⅲ
Like Shadows——評《如影隨行》之舞台光影
蔡俊平

專題--應用劇場

專題特稿Ⅰ
應用戲劇的劇場開創性及實踐的初步思考
王婉容

專題特稿Ⅱ
說不完的故事——台灣戲劇教育筆記 陳韻文

專題特稿Ⅲ
戲水長流——以台南市國小為例談表演藝術教學現況
蔡淑菁

專題特稿Ⅳ v記2008年「搏礙——第七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
于善祿

專題論文
讓歷史走進當代的生活——全球博物館劇場的新視野
王婉容

專題訪問
王墨林論盲人劇場
于善祿、王婉容、許瑞芳專訪,吳幸蓉紀錄

環球劇場
愛爾蘭典律夾縫中的荒謬劇場——兼論劇場文化的困境與流變
高維泓

劇場事件Ⅰ
定格、凝視與再生——口述歷史劇場
彭雅玲

劇場事件Ⅱ
試論「與死亡共舞」跨文化戲劇工作坊之跨文化現象
楊瑾雯

戲劇文件
書寫真實的五個困難(上)
布雷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