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常识/概论 > 感染:細菌、病毒、微生物與人類的糾葛之謎
感染:細菌、病毒、微生物與人類的糾葛之謎
上一张
感染:細菌、病毒、微生物與人類的糾葛之謎
下一张
prev next

感染:細菌、病毒、微生物與人類的糾葛之謎

作者: 傑洛德.克拉漢博士
出版社: 原水
出版日期: 2007-12-2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3.10
本店售价: RM37.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我們終其一生都和感染脫不了關係。
  細菌、病毒、微生物左右人類的進化發展,主導未來世界的模樣。這些從遠古時期就存在的微生物,才是真正運轉地球生命的舵手,人類想要毫與它們劃清界線,幾乎是不可能的。身為人類的我們應該如何與它們共處呢?

你可能不知道:

  ●  某些慢性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胃潰瘍和強迫症等,其實是因為人體受到感染!
  ●  醫學界已經有多起臨床經驗,證實可透過某些寄生蟲,來醫治腸道性疾病患者!
  ●  抗生素的濫用和認知上的錯誤,已經使得許多數十年前已經消失的疾病,挾著更大的威脅捲土重來!

  微生物創造人類和這個世界,人類不論生、老、病、死,都必須依賴這些看似不起眼又礙眼的傢伙。本書一針見血指出目前人類常見透過感染所導致的疾病,並闡述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以及醫治的方法,同時傳遞關於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觀念。

作者簡介

傑洛德.克拉漢博士(Gerald N. Callahan, Ph.D.)

  是微生物學家兼病理學家,在微生物的領域已有超過25年的經驗。目前專任於免疫學與公共認知科學協會一員,並受聘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病理與英語學系,同時開了該校首度將這個兩科系合併授課的先例。

  其著作已累積超過50篇的學術論文發表與兩本書,分別是《河岸漂泊》(River Odyssey),結集了自身描寫許多關於克羅拉多河岸的故事與觀察;另一本《信念、瘋狂和自我燃燒》((Faith of Madness, and Spontaneous Human Combustion),則是專門探討人體免疫學與系統的書。同時克拉漢博士也多次發表自己的詩集與散文,甚至曾經在國家地理電視台和ABC新聞台播放。他不僅在科學領域上獲得多次殊榮,甚至在文學和教育上也多次獲贈獎項與讚揚。


目錄

前言  主宰地生物的推手
我們終其一生都和感染脫不了關係。微生物創造人類和這個世界,人類其實只是千萬個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聚合而成的形體。不論生、老、病、死,人類都必須依賴這些看似不起眼又礙眼的傢伙。

第1部  益菌
第1章 我們是如何被感染的?

我們注意到,細菌伸出手來輕拍我們的臉。繼海珊絞刑的事件之後,我們不斷從每天的報紙、雜誌或是電視中看到與聽到,死亡和疾病的最佳代言人非細菌莫屬。某些時候,細菌使我們生病甚至讓我們致死,這的確是實情,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極微小的一部分。

第2章 為何需要被感染?
果蠅正常的生命周期通常為一到二個月左右。但如果是一隻不曾受到細菌感染的果蠅,其生命周期大約會減少百分之三十,也就是減少十到二十天左右的壽命。換算成人類時間,等於平均減少二十七年的壽命。這樣你應該可以明白,感染對生命延續的重要性了吧!

第3章 基因裡的臭蟲──感染和人類進化的關係
病毒用它自己的方法,在第一個被感染的染色體中繁殖、散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這些病毒的DNA感染了許多我們的染色體,甚至使我們體內的很多DNA已不再是人類的DNA。

第4章 傷口及自我修復──了解並滋養我們受到的感染
感染並不代表生病,而所謂的健康也不表示沒有受到感染。事實上,個性和健康的感染才是駕馭我們生活的重點。所以努力創造一個無菌、無汙染的環境,並不會讓人類活得更健康,相反地,有可能帶來更多災難。

第2部  狂熱份子
第5章 傳染病的黑暗面

在整個地球的裡裡外外,細菌數量高達十的二十九次方之多。大多數的細菌對人類來說完全無害,甚至絕大部分還有益於人體。但即使如此,會危害人類的細菌還是有十的十五次方之多。依照細菌繁衍和滋生的慣性,只要非常微小的數量,就可以改變人體的平衡。

第6章 全球惡化的程度
日新月異的抗生素漸漸掩蓋了傳染病的恐怖面貌,使我們產生錯覺,以為所有的傳染病都可以治療或有預防的疫苗,也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無慮的。但這些畢竟都是假象,當冬去春來,綠草開始吐露新芽,萬物甦醒時,人類的惡夢才正要開始。

第7章 難解之謎──生病的真相
許多我們原本認定其他原因所產生的疾病,到後來證實是感染造成的,像癌症、潰瘍、自體免疫疾病、精神病或是心血管疾病。這代表許多疾病的發生,並不單純是因為人體生理器官出狀況,更深入地探討,應該是這些存在於體內的微生物發生了某些變化。

第8章 感染與精神錯亂
許多研究都指出,精神分裂症是由於感染了病毒基因,或者是弓漿蟲;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許多都是曾感染了某種鏈球菌;就連動物如螞蟻、老鼠、鳥、魚和蝦,也會因為感染寄生蟲,而出現瘋狂的自殺行為。

第9章 紅色警戒──未來世界的恐慌
人類的未來並不需要有預言能力的水晶球。因為許多新的傳染原或是已經復發的傳染病,都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不得而知的是會在何時、何處爆發、是哪種傳染病和有多少的死亡率。

第3部  改變世界的微生物
第10章 九一一號房裡的黑蜘蛛──SARS

的確,各國的相互合作,是制止SARS擴散的主因。在疫情發展晚期陸續出現的出境旅遊規定、檢疫隔離機制、疫區國家的誠實通報與配合、良好的跨國溝通管道等,這樣的跨國和跨區域合作的疾病防堵機制,在人類史上十分少見。雖然我們成功躲過這一起病毒發起的戰爭,但我們不禁擔心,有些事情並未獲得解答。

第11章 會飛的疾病──瘧疾、登革熱和西尼羅病毒
我們不能期望登革熱、西尼羅病毒或是瘧原蟲會不再藉由病媒蚊傳染,不能否認的是,在一九五○、六○到七○年代,許多杜絕病媒蚊的防治方法的確奏效。儘管新藥物和疫苗不斷問市,目前還沒有人能夠預料這些疾病在二十世紀末或是二十一世紀初時會擴散到如何嚴重的地步。

第12章 新一代的隱形殺手──炭疽熱、鼠疫和生物恐怖主義
生物恐怖組織所採用的微生物,都是要致人於死,製造最大的社會恐慌。突然的死亡、令人痛苦難耐和面臨死亡的恐懼,將會無聲無息地沉澱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並持續發酵。看不見得敵人比看得見得敵人更能使人恐慌。當敵人渺小到如粉末或如跳蚤時,這種近似無形又不斷擴張的恐懼感,是讓人最難以承受的壓力。

第13章 吞噬腦細胞的狂牛症
一九八二年普西納證實,這個會導致腦病變的病源不是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生物,而是一種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會讓人類或動物的四肢軀幹變得扭曲蹣跚,最後會將他們的大腦完全侵噬乾淨。

第14章 屠殺式的傳染病──HIV
愛滋病開始傳染至今已超過三十年,HIV依舊活躍於全球。回到原點,預防還是最有效的方式。透過教育,我們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共用針頭是危險的,必須避免從事高風險的性行為,正確使用保險套,忠誠的性伴侶,以及應該提升女性地位──因為無知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第15章  刷新紀錄者──流行性感冒
科學家們都稱流行性病毒為紀錄刷新者,不僅是因為它的致死率,還有快速散播到世界各地的能力。以一九一八年為例,當時還沒有飛機,也沒有火車或是郵輪,即使如此,流感病毒還是在幾個月之間就造成全球約一半的人口遭到感染,以及四千萬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