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4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工作 > 教育 >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資源手冊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資源手冊
上一张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資源手冊
下一张
prev next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資源手冊

作者: 丁雪茵,蔡志東,包康寧,陳靜妃,王千倖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2019-01-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手冊的主題包括: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刻板印象、性傾向(性取向),以及性別平等╱歧視等。各章內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釐清概念定義,簡介目前的理論與研究發現,另提供作為補充的延伸閱讀與教學資源;第二部分是教學原則,乃是以本書的基本理念為基礎,對教師提出一些教學上的叮嚀;第三部分是真實案例,主要是為了幫助教師更深入了解該章的概念或理論。

  本書適合各級學校教師或是對於性別平等教育有興趣的讀者閱讀,相信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主題會有更深入之了解。

各界推薦

  性別平等係普世的價值,以教育方式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需豐富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一群教育工作者在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時,費時近兩年將性/性別之多樣化(sex/gender diversity)中所涵蓋的重要名詞及面向從事學術探討,方便各級學校教師經由教學達成所期待之學生核心素養。盼望在未來社會中,性別間能更加互相尊重、和諧與平等!~晏涵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退休、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

  近年來,性平教育在多方討論與參與下,日益受到重視,但對於性平教育究竟要如何教、教些什麼,仍亟需系統性的教材供第一線教師參考。本書針對性平教育領域中的基本核心概念進行梳理,提供案例資料,旁徵博引,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王秀槐(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全人發展的性別平等教育,「男性不等於男人,女性也不等於女人」,前者的男性與女性是一種經社會化的刻板性別角色;後者則是從全人發展的教育觀點,期待培養下一代具剛柔並濟性別角色的「全人」。這本教學資源手冊能從學理上,完整梳理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傾向及性別歧視等在推展性別平等教育時容易混淆的相關重要概念,相當有助於國內「全人發展」的性別平等教育之落實,個人很樂意推薦給大家。~高松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助理教授、前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前臺北市立大理高中校長)

  本手冊歷經兩年用心編寫,清楚定義核心概念並深入探討,每章之教學原則、真實案例、豐富多樣的參考資源,可供教學現場實務運用,十分有助於性別平等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進行專業對話,俾利我國性別平等教育之推動與落實。~張文昌(臺北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前臺北市教師會理事長、臺北市立松山家商教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丁雪茵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課程與教學哲學博士

  現任: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性/別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蔡志東

  學歷: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博士
  現任:新竹市築心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

包康寧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現任:臺北市立螢橋國中教師兼輔導主任

陳靜妃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
  現任:國立和美實驗學校教師

王千倖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博士
  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教授
 


目錄

主編與作者簡介
各界推薦
前言
導論:基本理念
本書架構

第一章 生理性別
本章摘要
壹、定義、理論與研究發現
貳、教學原則
參、真實案例

第二章 性別認同
本章摘要
壹、定義、理論與研究發現
貳、教學原則
參、真實案例

第三章 性別刻板印象
本章摘要
壹、定義、理論與研究發現
貳、教學原則
參、真實案例

第四章 性傾向(性取向)
本章摘要
壹、定義、理論與研究發現
貳、教學原則
參、真實案例

第五章 性別平等/歧視
本章摘要
壹、定義、理論與研究發現
貳、教學原則
參、真實案例

附 錄
附錄一 議題融入說明
附錄二 主題對應之性別平等教育核心素養及可融入科目/領域
附錄三 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實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附錄四 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