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7,23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全球經濟視角下的明清外貿政策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全球經濟視角下的明清外貿政策
上一张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全球經濟視角下的明清外貿政策
下一张
prev next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全球經濟視角下的明清外貿政策

作者: 駱昭東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18-10-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1.50
本店售价: RM54.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來自中國記取歷史的教訓!

  「一帶一路」是近年中國主導的重大議題,舉世關注,並影響全球政經貿易版圖。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展現了中國記取歷史教訓的態度,釐析在世界舞台成敗的關鍵。


  十五世紀明初之際,中國與西方各自形塑出
  「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的不同貿易體系,
  明清之所以潰、西方諸國之所以成,差別就在國家的態度。
  以全球經濟的視角重新解讀明清與西方的貿易之爭,
  在新的時代中,那一把劍又將何去何從?
  十年磨一劍,古往今來,都是值得細細一探的歷史!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使得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相互影響,並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在全球貿易的發展中,中國當然也沒有置身事外。隨著海外需求的增長,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等大量銷往海外,中國還一度成為世界白銀的終極窖藏地。但隨著歐洲的崛起,中國國際貿易地位漸漸發生了大逆轉。在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從曾經的世界最大淨貿易出口國淪為淨進口國。

  本書從全球史的視角研究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擺脫歷史學研究明清對外貿易政策「開關—閉關」模式的窠臼,也突破了國際貿易理論研究中比較優勢理論的束縛,提出「仗劍經商」才是西方國家占據國際貿易優勢地位,並進而成為世界強國的祕密武器;而中國歷來不重商業目的的朝貢貿易政策,不懂保護本國商人才是明清逐漸喪失全球市場主導力量,並最終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駱昭東 


  現任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福州大學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在《中國經濟史研究》、《南開學報》和《金融時報》上發表多篇文章。參與撰寫《中國經驗:內生道路與持續發展》、《全世界一盤棋:從絲、茶、瓷在全球生產貿易中壟斷地位的喪失看中國在第一次世界經濟全球化中的失敗》等著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海洋貿易擴張和明代朝貢貿易體系建立的比較
第一節 歐洲國家的海上貿易擴張
第二節 明政府構築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貿易圈
第三節 中西貿易政策比較

第二章 中西初遇:明末清初西方商人的到來與明清政府的應對
第一節 明代後期西方商人的到來與明政府的應對
第二節 西方商人叩關與清初的對外貿易政策

第三章 中西貿易新階段:清朝開海後貿易政策的調整
第一節 中西貿易進入發展新階段
第二節 清朝貿易政策的調整
第三節 十三行制度

第四章 從國際貿易競爭的角度看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
第一節 明中期之前:受壓制的中國民間貿易
第二節 中西初遇:海外市場、民間貿易與中西商人關係
第三節 中西貿易新階段:貿易發展與商業主導權喪失
第四節 中國商人遭到西方商人的競爭與打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