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台湾史地 > 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附紀錄片DVD)
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附紀錄片DVD)
上一张
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附紀錄片DVD)
下一张
prev next

森林.部落.人—太魯閣林業史(附紀錄片DVD)

作者: 王鴻濬
出版社: 阿之寶手創館
出版日期: 2018-10-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 2018年  榮獲美國最佳電影短片競賽——紀錄片優異特別推薦獎

  太魯閣林場為花蓮三大林場之一,於1960年設立了嵐山工作站,其所經營的就是木瓜溪北岸廣袤豐美的森林。本書委託東華大學團隊針對太魯閣林場及嵐山工作站進行調查研究,以文獻資料與歷史圖片重構太魯閣林場的面貌,使今人得以遙想昔日嵐山煙雲以及嵐山人的日常,同時也認識臺灣林政於1980年代後期從伐木、造林的傳統經營型態,過渡到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的歷程。此外,該團隊也進行深入的人物訪談,從口述歷史的角度建構太魯閣林場昔日的樣貌,在文獻和統計數字之外挖掘更多關於嵐山的故事。

  紀錄片內容簡介:
  山友們探訪的歷史現場
  林業子弟們的故鄉
  林業人的工作現場
  嵐山工作站

  花蓮曾經是臺灣重要的木材集散地,過去其一的木材生產據點「嵐山工作站」,就位在緊鄰花蓮市西側的中央山地。從日據時期到1989年間花蓮市的發展深受林業影響;對曾在山區作業的林業前輩、登山旅人們而言,「嵐山工作站」更是難忘。

  此次影片製作團隊同山區研究調查團隊徒步從海拔0攀升到2000公尺的無人山林,依循前輩們的追憶和遺跡,探訪隱身山林多年的『太魯閣林場 嵐山工作站』。試圖找回臺灣林業史的一塊拼圖,感受溫度、人性、生命與專業的林場面貌,進而面對與善待回歸山林後的人文與產業遺跡《在森林中。嵐山工作站》。

  片名:在森林中。嵐山工作站
  字幕: 繁體中文、英文、日文
  語言: 國語、English、日本語
  片長:48分鐘
  張數:1 張 - 1DVD

  影片製作:道綺全球傳播有限公司
  監製/出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鴻濬


  出生於臺灣台南麻豆鎮。早年隨父親軍旅與公教生涯,居住過台北市通化街、彰化市白沙、彰化縣田中鎮,以及在自己求學、客座時期,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安那堡(Ann Arbor)、康乃狄克州紐哈芬(New Haven)。取得博士學位學成返國,因為喜愛這裡的環境,同年在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尋得教職,遂落腳於此。光陰似箭,居住花蓮已有25年。對於花蓮藍天綠地、高山大海有深刻的「癡」情,這股源源不斷的動力,使我對於花蓮的今昔有一探究竟的強烈動機。目前擔任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以及東亞環境史學會(AEAEH)副會長的工作。

  紀錄片拍攝團隊:道綺全球傳播有限公司

  道綺立足臺中,足跡全球。專業高畫質影音製作團隊。
  我們在乎文化歷史、環境保育、生態議題與人文情感。
  在空虛、浮誇的時代,堅持透過影音傳播真實的美麗與感動。
  以紀錄片、戲劇、多媒體、新媒體等各種影音形式和合作方式典藏歷史、保育環境,推廣人與自然與環境共好。儘管知道能做的很有限,道綺依舊用心去做。

  作品包括:2018 環型微電影《搶救海洋大作戰》、2018 紀錄片《在森林中。嵐山工作站》、2018 紀錄片《復新好時光》、2016紀錄片《無盡藏。哈崙時代》、2016 紀錄短片《連峰縱走。用生命書寫歷史——楊南郡老師》、2016紀錄短片《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2015 環型微電影《奶奶的想念——金門低碳島》、2013 微電影《鋼琴》、2011環型生態影片《臺灣生態躍動——兩種昆蟲的羽化》……等等。
 


目錄

局長序  尋找太魯閣森林極盛相 18
處長序  人與自然  共存和諧共榮 20
院士序 22
作者序 24

第一篇 太魯閣森林 28
第一章 部落與傳說 34
第一節 部落遷移 35
第二節 祖靈與蓋亞 39
第三節 森林裡的小精靈 43

第二篇 太魯閣大山事業地 52
第二章 太魯閣國立公園候補地 56
第一節 國立公園 57
第二節 臺灣國立公園 59
第三節 國立公園官制及國立公園協會 62

第三章 南邦林業株式会社 70
第一節 會社改組與軍需会社 72
第二節 取得太魯閣大山事業地 82
第三節 太魯閣大山砍伐事業計畫 85

第三篇 太魯閣林場 92
第四章 光復後林業機關設施 98
第一節 等待接收 99
第二節 頻繁更迭 107
第三節 最後的整頓 114

第五章 木材產業興起 118
第一節 太魯閣林場成立 119
第二節 興建三段架空索道及運材設施 127
第三節 三號隧道 139
第四節 佐倉國校嵐山分班 146

第四篇 嵐山工作站 156
第六章 伐植並重之林業經營 162
第一節 臺灣扁柏與紅檜 164
第二節 重返現場 174
第三節 植樹造林 202
第四節 原住民與太魯閣林業 212

第七章 林業人與山居生活 224
第一節 信仰 225
第二節 食事 229
第三節 野生動植物 233
第四節 奇萊東稜與太魯閣林場 238

第五篇 共生與融合 244
第八章 結語 248
第一節 戰爭與文明 249
第二節 人與森林的相互依存 253

附錄
大事記 258
歷任主管 261
感謝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