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全圖解】讀懂易經大智慧:易學大師朱熹精解
【全圖解】讀懂易經大智慧:易學大師朱熹精解
上一张
【全圖解】讀懂易經大智慧:易學大師朱熹精解
下一张
prev next

【全圖解】讀懂易經大智慧:易學大師朱熹精解

作者: 朱熹
出版社: 新文創文化
出版日期: 2018-10-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4.60
本店售价: RM56.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易學大師  朱熹解易大全
走入乾坤,解讀易學,
透視未來發展與前程規畫,
洞察處事哲學和人際交往的人生大智慧
助你求職、經商、洽公、交友無往不利的生活大寶典

  解易權威新譯 + 200多幅精美插畫搭配 + 白話精闢解析
  一本書讀懂易經中的理論和生活觀


  ★最清楚、最簡明、最易懂
  收錄朱熹解卦原文和篆曰,古文今談的釋義文字,從中認識認清學者對易理的解讀,以及套用到當今社會的現代概況。三百八十四爻辭全數翻譯,並以圖說方式呈現六爻意義。

  ★最完整的掛辭呈現
  全書提供《易經》中,六十四卦辭原文,附上譯文,讓讀者能透過詳細清楚的文字敘述,了解卦辭原意。

  ★最創新的解讀方式
  首創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精選上百幅精美圖片,包含大量古圖和掛象圖,全新呈現出占卦、解卦的精髓和樂趣。

  讓易理變得淺白易懂,簡單易行
  從生活、命理學當中,體會天人合一的現代生活寶庫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包含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人道準則,大則容納世界,小則洞察細微,各種人生、社會的發展,都能從《易經》中汲取經驗。

  朱熹則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的研學修行,最終形成繼承傳統儒學,並有所發展變化的「朱氏理學」。朱熹的思想理論影響了此後七百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深厚的一部分。

  《朱熹解易》是朱熹畢生的心血結晶,他以義理為主,把義理、象數兩相參與,既切占筮之用,又闡發《易》理深蘊,端正歷代「象數派」與「義理派」各執一端的正宗學說。從漢朝以來,大部分的學者以「象數」解《易》,多有拘泥於卦象的偏頗,並雜合種種術數,常使《易經》的大義有支離破碎狀況。朱熹則一改舊習,獨樹新幟,把義理與象數綜合起來,其宗旨在於探求完整的《易》象,把握《易》理內蘊,使六十四卦的經義有條不紊。將兩派學說互為致用,使名物為象數所依,象數為義理而設(見《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如此,以「象數」與「義理」相互參用,才能明辨《易經》主旨。

  ○鑑○古○知○今.○洞○燭○先○機

  開啟透究《易經》和人生哲理的鑰匙,
  掌握萬事萬物的動靜變化,
  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面對風浪能處變不驚,
  並走在潮流最前端,
  率先取得致勝先機!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以圖片、掛象搭配文字的指導方式,圖文對照,更易理解與運用。

  ★白話解析:用貼近現代人的口吻來敘寫,文字淺白易懂,讀來更加豐富有趣。

  ★朱熹精解:朱熹透過最完整、清楚又簡易解釋方法,把易經占卦的解卦做清楚的釋義。朱熹特別把義理與象數綜合起來,其宗旨在於探求完整的《易》象,把握《易》理內蘊,使六十四卦的經義有條不紊地呈現在後世眼前。如此便可使「象數」與「義理」相互參照,讓現代人更能明辨《易經》主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南宋)朱熹


  朱熹(西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是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後任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之後,朝廷令他監潭州南嶽廟,其間致力於著述和講學。

  朱熹一生的著述繁富,著名而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這兩部作品後來成為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朱熹學說的核心就是一個「理」字,他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他把傳統的綱常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認為「三綱五常」應是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並且認為這是永存而不滅的。

  朱熹的這套學說讓專制主義和帝皇權力的強化,有正面作用,後來成為統治者的正統理論,影響深遠而巨大。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學術界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目錄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恆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既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