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當代建築大師
當代建築大師
上一张
當代建築大師
下一张
prev next

當代建築大師

作者: 凱斯特.羅騰貝李 、 羅伯特.貝文、 基朗.隆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 2006-07-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1.50
本店售价: RM54.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六○年代以後的當代建築,在柯比意、密斯等建築大師遠去後,是個眾聲喧嘩的時代。

  本書由三位建築記者撰文,選取111組當代最了不起、最具話題性的頂尖建築團隊,從知名大師到年輕激進派,這些建築師改變了當代人或後繼者對建築及空間的思考與作為。

  本書除了涵括一般讀者較熟知的建築大師,如貝聿銘、安藤忠雄、伊東豐雄、法蘭克?蓋瑞等人的功績介紹外,並觸及一般讀者(可能也包括專業界)可能不太熟悉的充滿實驗精神之建築團隊的介紹。讓讀者對今日繽紛多元的建築風貌一覽無遺,是一本資訊多元豐富的最佳建築入門書。

  本書突破一般深奧難解的建築分類法,改以建築師姓氏字母順序排列,讀者毋須埋首於專業文字,就能一探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與建築界的堂奧。

本書特色

  1.想要對當代建築文化獲得概括全貌的認識,又不想被成堆艱澀的術語所嚇退的讀者,這本書是最佳選擇。

  2.本書主要介紹當今最有影響啟發力的建築師,他們大多是1960年代以後開始執業,目前活躍於第一線的頂尖建築團隊,這些建築師改變了當代人或後繼者對建築及空間的思維與做法。

  3.就大眾市場來說,本書是資訊多元豐富的最佳建築入門書。全書共介紹111組建築師團隊。從地理國家分布來看:以英、美為大宗,並擴及歐陸,如荷蘭、比利時、瑞士、法國等地活躍國際的建築師,旁及日本、印度、澳洲等地區。除了涵括一般讀者比較熟悉的建築大師功績,如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林纓、楊經文、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伊東豐雄、妹島和世,以及資深活躍的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葛倫.穆卡特等人外,並觸及一般讀者(可能也包括專業界)不太熟悉的一些基進團隊充滿實驗理念的介紹等。

  4.寫作特色:每位建築師約有一千多字的介紹篇幅。作者俐落精準地刻畫出建築師的性格與作品特色。同時,在三位作者間或嘲諷或幽默的評論與描述的筆調下,讓閱讀本書充滿了樂趣。最有意思的是,全書也同時呈現出當今這百餘位建築師對「什麼是建築?」「該怎麼做建築、思考建築」各自提出他們獨特又多元的詮釋觀點。

  5.編排特色:一個對頁介紹一建築師(或團隊)。其中一頁為文字介紹,另一頁則是三或四張彩色照片,呈現建築師代表性作品的特色。全書附有300幅彩色圖片。本書不以艱澀難懂的建築分類法,而改以建築師的姓氏字母順序排列,從A到Z(從亞伯斯洛與赫若斯到彼得.茲姆特),這樣的編排形式,讓讀者能夠很迅速地從瀏覽閱讀中,即概括掌握當代建築界的全貌。

  書末並附有相關參考資料,以利讀者進一步的進階延伸閱讀。

推薦的話

  《當代建築大師A-Z》共選出了111組還在線上工作的團隊。就大眾市場來說,提供了足夠多元的訊息。筆者向來鼓勵任何可以提升大眾對建築認知的推廣活動。木馬出版社在這方面的推動一向不遺餘力,這本書自然是其中一本。--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講師)

  從本書所介紹的一百餘位最有影響力的在世建築師中可以看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1975年創立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以及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堪稱培養大師的園地;1950年代以後出生的建築師以及由夫妻所組成的團隊逐漸在國際舞台展露頭角;日本與荷蘭是除了美國與英國之外擁有最多大師的國家……--施植明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目標讀者群

  對建築、建築師感興趣的讀者、學生。

推薦序作者

  施植明(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曾成德(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推薦;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講師)、吳光庭(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凱斯特.羅騰貝李(Kester Rattenbury)

  曾是建築師,之後成為建築記者,定期為《建築設計》(Building Design)與其他報章雜誌撰文。編輯過《這不是建築》(This is Not Architecture, 2002),著有《必備眼光》(The Essential Eye, 2002),並曾在許多書籍撰文,如《塞卓克.普萊斯—歌劇》(Cedric Price, Opera.)。她在西敏寺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教授建築。

羅伯特.貝文(Robert Bevan)

  是倫敦與雪梨的建築記者,為許多報章雜誌撰文,曾任《建築設計》的編輯。最近推出的新作是討論戰爭中遭到毀壞的建築。

基朗.隆(Kieran Long)

  是《圖像》(Icon)雜誌的副總編輯,也為許多出版品撰文,包括《建築家》(Baumeister)、《建築》(Architectura Viva)、《英國皇家建築協會期刊》(RIBA Journal)、《建築設計》以及《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他在倫敦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金斯敦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以及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教授建築。

譯者簡介

呂奕欣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碩士。曾任編輯,譯過生活風格、繪本、科普、文化研究等各領域書籍,現專事翻譯。


目錄

推薦序/徐明松
推薦序/吳光庭
引言

亞伯洛斯與赫若斯 Abalos & Herreros
威爾.艾索普 Will Alsop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建築電訊 Archigram
威爾.艾瑞茲 Wiel Arets
「建築」 Arquitectonica
阿序頓.拉格.麥克道格  Ashton Raggatt McDougall
漸近線  Asymptote

?茂 Shigeru Ban
甘特.貝尼許 G?nter Behnisch
馬里奧.博塔 Mario Botta

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卡羅素.聖約翰 Caruso St John
大衛.齊帕菲爾德 David Chipperfield
吉斯.克里斯提安斯 Kees Christiaanse
亨利.西里阿尼 Henri Ciriani
奈傑爾.考特斯 Nigel Coates
藍天公司 Coop Himmelb(l)au
查爾斯.科里亞 Charles Correa

德布拉坎與美格 De Blacam & Meagher
吉安卡羅.德卡羅 Giancarlo de Carlo
奧迪勒.德克 伯努瓦.科爾內特 Odile Decq Benoit Cornette
薩維爾.德蓋特 Xaveer de Geyter
尼爾.德納利 Neil Denari
丹頓.科克.馬歇爾 Denton Corker Marshall
克里斯丁.德.波棕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迪納與迪納 Diener & Diener
迪勒+史克菲迪歐 Diller + Scofidio
君特.多明尼 G?nther Domenig
巴克里斯納.多西 Balkrishna Doshi

彼得.艾森曼 Peter Eisenman
亞瑟.艾瑞克森 Arthur Erickson
拉爾夫.厄斯金 Ralph Erskine

泰瑞.法瑞爾 Terry Farrell
流行建築品味 FAT
斯維爾.費恩 Sverre Fehn
國際事務所建築師 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
諾曼.佛斯特 Norman Foster
東尼.佛瑞頓 Tony Fretton
馬希米利安諾.福克薩斯 Massimiliano Fuksas
未來系統 Future Systems

法蘭克.蓋瑞 Frank O. Gehry
麥克.葛瑞夫斯 Michael Graves
維多利歐.葛雷高帝 Vittorio Gregotti
尼可拉斯.格林蕭 Nicholas Grimshaw

札哈.哈蒂 Zaha Hadid
長谷川逸子 Itsuko Hasegawa
楚伊.黑克爾 Zvi Hecker
湯馬斯.賀佐戈 Thomas Herzog
赫佐格與德慕隆 Herzog & de Meuron
史蒂芬.霍爾 Steven Holl
漢斯.豪萊    Hans Hollein 

磯崎新 Arata Isozaki
伊東豐雄 Toyo Ito

伊娃.吉利娜 Eva Jiricna
菲利普.強生 Philip Johnson

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里昂.克里爾 L?on Krier
路希安.克若 Lucien Kroll
黑川紀章 Kisho Kurokawa

實驗建築工作室 Lab Architecture Studio
拉卡東.維薩爾 Lacaton Vassal
丹尼爾.李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林瓔 Maya Lin
葛雷.林恩 Greg Lynn

楨文彥 Fumihiko Maki
伊姆雷.馬科韋茲 Imre Makovecz
MBM
理查.邁爾 Richard Meier
米拉樂斯.塔里雅布 Miralles Tangliabue
拉菲爾.莫內歐 Rafael Moneo
模佛西斯 Morphosis 
艾瑞克.歐文.摩斯 Eric Owen Moss 
葛倫.穆卡特 Glen Murcutt
MVRDV

紐特林.瑞吉克 Neutelings Riedijk
奧斯卡.尼梅耶 Oscar Niemeyer
尚.努維勒 Jean Nouvel

奧丹諾與托米 O’Donnell & Tuomey
奧特納與奧特納 Ortner & Ortner

約翰.珀森 John Pawson
貝聿銘 I.M. Pei
多明尼克.貝侯 Dominique Perrault
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安東尼.普里達克 Antoine Predock
塞卓克.普萊斯 Cedric Price

羅布列希與黛姆 Robbrecht & Daem
理察.羅傑斯 Richard Rogers

莫希.莎夫迪 Moshe Safdie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SANAA/Kazuyo Sejima+Ryue Nishizawa
紹爾布魯赫.胡頓 Sauerbruch Hutton
哈瑞.賽德勒 Harry Seidler
克勞迪歐.席維斯金 Claudio Silvestrin
阿爾瓦羅.西薩 Alvaro Siza
斯諾赫塔 Sn?hetta
SOM
艾杜拉多.蘇托.德慕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TEN建築師事務所 TEN Arquitectos
柏納.楚米 Bernard Tschumi

O.M. 溫格斯 O.M. Ungers
UN工作室 UN Studio
牛田.范德雷 Ushida Findlay
約恩.烏戎 J?rn Utzon

范裘利與史考特.布朗聯合事務所  Venturi, Scott Brown & Associates
拉婓爾.文尼歐里 Rafael Vi?oly

West 8
陶德.威廉斯與錢以佳 Tod Williams Billie Tsien
列伯斯.伍茲 Lebbeus Woods

楊經文 Ken Yeang
彼德.玆姆特 Peter Zum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