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7,23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艺术总论 >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上一张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下一张
prev next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作者: 王美霞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17-11-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5.40
本店售价: RM48.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八位藝師的生命故事,臺南人的信仰與力量
在府城大街小巷,在書頁字裡行間,驚豔一齣齣凝聚生命熱力的演出。
看著漸次掩入歷史扉頁的身影,藝陣傳承,刻不容緩!

    *    *    *
這本書是以書寫藝師為主軸,在時代丕變、社會倫理結構改變的現今,沒有這些藝師們的堅持與努力,就沒有藝陣一一被保留,沒有人,就沒有陣,這是確然可徵的。但願,這些書寫,可以讓有緣人看見那些藝師們在鄉野間的努力,進而,對於他們中流砥柱、獨立蒼茫的堅持與努力,有一份尊敬!── 王美霞

臺南,眾神之都,藝陣之鄉。本書首度完蒐臺南藝陣藝師故事,從八位藝師親民的生命故事切入,搭配動人圖片及影音紀錄,帶領讀者從全新角度認識臺南。這些藝師們走過歲月長河,一生浸淫於藝陣文化,所經歷、見證之藝陣發展,就是一部精采的藝陣歷史小說。

透過他們平實偉大的身影,讓我們可以照見,
那古老的年代裡,先民如何胼手胝足,
用他們的信仰與力量,創造土地的花開,
且寫下常民生活裡壯美史詩。

    *    *    *
這本書記錄了八位藝師的故事,分別代表了臺南八種獨特的藝陣,藝師大半輩子傾情藝陣,他們的人生,就是藝陣歷史的一個篇章。藝陣之美,與其說是基於演出本身,不如說是因為藝陣表演者的專注誠摯,是「人」給「人」帶來的感動。藝陣的保存與傳習,也全都仰仗這一個個的「人」。「人」與「陣」是一體,共構成「魂」,代代相傳。
──葉澤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心思細密的王美霞女士走遍臺南古都,造訪這些藝陣文化團體,不僅細膩的陳述書中文陣、武陣團體的表演藝術特質,更從這些團體的歷史時空講到臺南的地理文化。宛如帶領讀者透過時光隧道,從歷史中的宗教活動,引領大家經過臺南的地理景致,進而結合藝陣表演藝術,是那麼的自然,是那麼的有文化底蘊,豐富而精采。
──施德玉(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記錄的是臺南地區八位從事陣頭表演的資深藝師,透過訪談敘述藝師從事陣頭表演、組織、培訓的心路歷程。藝師們以其親身經歷呈現臺南陣頭的歷史發展,也讓我們認識藝陣表演內涵,了解民間的陣頭文化。
──林茂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世代相傳於臺灣各地的陣頭文化,讓民間最質樸動人的美感及常民社會蓬勃堅韌的活力得以延續。這是臺灣最震撼人心,值得永世傳承的文化瑰寶。
──林承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博士)

[關於~藝陣與藝師]
臺南,充滿文化與生活的底蘊,小吃、古蹟、藝術人文,都是日常。其中「藝陣」,起於迎神賽會,是常民眾神信仰廟會活動中迎迓熱鬧的主力。藝陣,是藝閣與陣頭,藝閣是以真人或偶人扮演傳統民間故事的定型舞台,陣頭早期則是由地方庄頭子弟組成文、武表演型態的藝術。

藝陣表演融合了巫術、音樂、戲曲、神祇信仰、民間生命禮俗,以及農村社會的生活縮影,它也具有村落與社區共識、保衛鄉里的作用,娛神刈香時的藝陣表演,更是早期生活娛樂的內容。藝陣原是常民因虔誠信仰而奉獻給最敬畏的神明的表演,但是迎神賽會時也是各庄頭實力的較勁舞台,俗話說:「輸人不輸陣,輸陣就歹看面!」各陣頭在廟會中無不盡全力拚館,藝陣的精彩不言而喻。

而有護駕神明的陣頭,參與成員都是無酬的奉獻,每個陣頭所凝聚「為鄉為民的精神信仰」十分可貴。在時代變異,傳統倫理及經濟型態改變下,維護傳統藝陣,只能仰賴每個陣頭苦心孤詣的領導人嘔心瀝血來推動,這些藝師們都具有堅實的誠心信意,也在鄉里中幾十年、甚或半世紀以上的付出,他們身繫著傳統民間藝術的保存力量,也在土地一隅默默耕耘。

【專文推薦】
葉澤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施德玉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林茂賢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讚聲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林承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博士
黃文博 民俗專家
蔡坤洲 《神藝 什家將》導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美霞
喜愛閱讀,習慣書寫,創辦南方講堂,讓美與生活有了去處。在書寫與文字的世界裡,她享受最安然的呼吸。長年參與臺南藝文活動,並撰寫臺南文化創意經營的紀錄,著有《台南的樣子》、《台南過生活》、《南方六帖》、《南方誌:這些人那些事,臺南最迷人的社區圖像》、《普洱茶錄》。

攝影者簡介

劉登和
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中山企研所。任職統一企業。業餘喜好攝影、旅行及田園生活。生於臺南,長於臺南,以臺南人的心和眼,拍攝這土地和人民的影像。

方姿文
土生土長的臺南人,低彩度的重度迷戀者。從「南方講堂」開始做城市觀察,喜歡用鏡頭記錄身邊景物的美好,一幅一幅的窗景慢慢累積成《台南的樣子》和《台南過生活》,並努力將所見美景與態度,落實在美術教育中。


目錄

局長序│人做陣,陣入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推薦序│以感性率真,筆墨古都藝陣的善與美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 施德玉
推薦序│藝師的愛,人民的生活藝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林茂賢
自 序│神明指路的愛 王美霞
藝陣與藝師們

全台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
永遠的大爺──陳欽明
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
以夢為鶴,舞青巾──何國昭
新營土庫土安宮竹馬陣
我身騎竹馬過千關──花龍雄
七股竹橋慶善宮牛犁歌陣
牛犁仔若響的時準──鄭明義
學甲慈濟宮謝姓金獅陣
獅出有名學甲謝──謝仁德
新化鎮狩宮吳敬堂官將首
神威踏步,真是有譜──王延守
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
高處照眼的人生──史文展
海寮普陀寺南樂清和社
聽,那和雅的清音──吳庚生

人物誌
本書藝陣分布地圖
附錄│延伸影音視聽。參考書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