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世界史地 >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吃麥子的總是打吃米的、沙漠反而成了人類文明加速器……地理與歷史分開讀,很懵懂,一起看,超有趣。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吃麥子的總是打吃米的、沙漠反而成了人類文明加速器……地理與歷史分開讀,很懵懂,一起看,超有趣。
上一张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吃麥子的總是打吃米的、沙漠反而成了人類文明加速器……地理與歷史分開讀,很懵懂,一起看,超有趣。
下一张
prev next

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吃麥子的總是打吃米的、沙漠反而成了人類文明加速器……地理與歷史分開讀,很懵懂,一起看,超有趣。

作者: 武光誠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17-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希臘土地貧瘠,憑什麼富強?印度半島南邊這麼大,文明怎麼全擠在北邊?
  ◎造成朝鮮分南北的,不是三十八度線,而是洋流、樹葉、和米麥——
  ◎四川聯外困難,為什麼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非拿下這裡不可?
  ◎伊斯蘭建立強大王國,靠聖戰和戒律只是表象,動力來自創教三訴求……


  歷史是怎麼被改寫的?答案,只有地理知道。
  
  在學校,地理與歷史都是分開讀,所以不知前因後果,很無聊。
  但是,日本知名歷史學者、明治大學教授武光誠認為,
  歷史和地理放在一起看,故事的來龍去脈就清楚了,讀起來超有趣,
  因為,地理是歷史之母,地形、氣候本會限制人們的生活方式,
  但人類卻用盡智慧克服障礙,發展文明。
  
  ◎越過峻嶺卻立刻碰上沙漠,是綠洲串起亞洲和歐洲,不是中國打通綠洲絲路:  
  .中亞乾燥因高山圍繞,雨水進不來,人們利用來自山麓的湧泉跟綠洲,並沿著綠洲當據點,發明坎兒井發展農業。
  .人類文明的發展通常是漁獵、畜牧,然後農耕,但「這裡」不是這樣。
  .當許多綠洲都市連起來能貫穿沙漠,東、西方商隊因此能順利通過乾燥地區。
  
  ◎為了爭奪綠洲,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改變歷史:
  .蒙古人沒文明?錯了。他們整頓絲路交通、建立驛站、加強貿易道路的警備,因為他們還在草原遊牧時,就注意到貿易帶來的好處。
  .之後成吉思汗登位,積極到處征討,在蒙古帝國的統馭下,各地急速發展。
  
  ◎希臘土地貧瘠,如何致富?還成為西方文明起源?
  .雖然地形不適合種穀,不過人們在山坡地開闢果園,種植葡萄跟橄欖,並做成葡萄酒跟橄欖油販售。
  .於是希臘人在海岬多建港口,海上貿易用酒油換糧食,順便建立殖民地。
  .希臘人買奴隸,讓他忙工作,自己的時間不是用來耍廢,而是用來念書(所以希臘哲學這麼多)以及強健身體(斯巴達三百壯士是真的)。
  
  ◎中國地理太複雜,只好用「樹葉」分南北最簡明──哪種樹葉:
  .中國人自認發源於黃河文明,但國外學者主張,其實大陸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
  .春秋戰國時代長江文明就很興盛,還進入五霸七雄,是哪些國家呢?
  .為什麼說長江文明自成體系?證據是?長江文明後來跑哪去了?
  答案提示:吃麥子老是打吃米的。
  
  ◎四川偏僻,卻是最強根據地。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都需要這個大糧倉:
  .四川的地形與氣候適合種植稻作,當地食材豐沛。
  .標高很高,四周又有高山當天然屏障,敵人難以入侵。但,更重要的是──
  .秦國占領四川,秦始皇得天下;項羽放棄四川,等於放棄漢中掌控的綠洲貿易,項羽沒讀好地理,招致失敗。諸葛亮拿不下漢中,鞠躬盡瘁;西夏掌握漢中,和宋遼三分天下。
  
  ◎西歐從樹海下養豬,到飄洋過海殖民:
  .「西歐」是哪裡?不用地理來看,你不會秒懂這段歷史。讀了地理才知道……
  .日耳曼人不算滅了羅馬帝國,而是吸收了她,因為……
  .直到中世紀中葉,西歐一直是樹海覆蓋的養豬之地。
  .西歐為什麼會進入大開墾時代?為什麼文藝復興之前,作者不說是黑暗時代?
  .文藝復興末期,歐洲怎麼會民族國家紛紛興起?開始積極殖「民」。
  
  以地理角度解析歷史,用歷史故事統整地理,地理與歷史分開看,往往一頭霧水,但一起讀,超有趣。

名人推薦

  閱讀人主編 鄭俊德
  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黃春木
  歷史評論家 公孫策
  知名臉書部落客 海獅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武光誠


  西元1950年在日本山口縣出生,1979年東京大學研究所國史學博士課程修畢,取得文學博士。現為明治學院大學教授,專攻日本古代史,並以歷史哲學的視野進行日本思想、文化的研究。
  
  主要的著作有《藩與日本人》、《用一本書瞭解日本史》、《國境的日本史》、《日本神道文化圖解》(商周出版)、《古代日本誕生之謎》、《用地圖解讀「魏志倭人傳」和「邪馬台國」》。

譯者簡介

郭凡嘉


  臺灣大學文學院畢業,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注日本外籍兒童之教育議題。譯有中村地平之殖民地小說《霧之蕃社》、森見登美彥《空轉小說家》、角田光代《肉記》、《成熟大人回嘴的藝術》、《小型企業的網路經營最佳實務》、《下指令用數字,凸槌部屬變到位》、《聽懂主管的暗示》(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
 


目錄

推薦序一 歷史,從地理找出答案/鄭俊德
推薦序二 重新發現「史地不分家」的豐富與精采/黃春木
推薦序三 多開啟一個視窗/公孫策
推薦序四 我們天天見到的東西,驅動了整個人類文明/海獅說
前言 文明的腳步,從綠洲之路開始加速

第一章    峻嶺下去就沙漠,坎兒井文明——
先有農業才去遊牧,綠洲之路早絲路幾百年


東西交流的加速器──絲路 / 中亞好乾!山高圍繞,雨進不來 / 沙漠救星,湧泉跟綠洲 / 中亞農業與繩文時代同時興起 / 當地人利用坎兒井發展綠洲農耕 / 草原不夠,離開綠洲 / 農耕導致階級差異,走出綠洲做遊牧 / 你有,我沒有,牧與農開始貿易

第二章    為了爭奪綠洲,改變世界歷史——
漢朝邂逅希臘,唐朝大戰阿拉伯,蒙古橫掃東西


匈奴掠奪中國,但保障貿易道路 / 中國與希臘在綠洲初次相遇 / 中國一衰退,遊牧民族馬上抄起傢伙打過去 / 波斯文化由綠洲之路經中國傳到日本 / 國際都市長安和日本 / 伊斯蘭勢力東進,遼、西夏、金掌控綠洲 / 在蒙古帝國的管轄下,綠洲之路的任務告終

第三章    多山的地中海型氣候,逼希臘文明——
貧瘠的希臘土地如何致富,更成為西方文明起源?


西方文化源於希臘 /希臘文化傳播到古代日本 / 地中海地形和氣候,種不出穀物 / 海岬多建港口,海上貿易酒油換糧食 / 貿易路上,順便建立殖民地 / 奴隸忙工作,希臘人把時間用來念書 / 希臘衰退後的地中海社會

第四章    求知求富的堅忍伊斯蘭,地理使然——
用知識和經商脫貧,以聖戰和戒律走出沙漠


中東包括遠東,範圍不止亞洲 / 中東的地形與自然環境,讓人堅忍、經商 / 伊斯蘭教最初是商人的宗教 / 伊斯蘭教吸收各文化優點而誕生 / 創教始祖領軍推廣,繼起者持續聖戰 / 伊斯蘭教孕育的文化──求知、求富、自律

第五章    印度文明為什麼擠在半島北邊?——
吹不到風的南邊、高山擋住上邊東邊,不信佛的西邊


神祕消失的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的地形與氣候導致各朝代爭北棄南 / 雅利安人穿山而入/ 北印度邁向統一 / 印度的古典文化輸出與伊斯蘭文化進駐

第六章    中國地理太複雜,用樹葉分南北——
吃麥子老是統一吃米的,把原生亞洲人趕入雲泰緬


中國民族創造出來的東亞文化 / 中國地形與氣候太多樣,用「樹葉」區分文明吧!/ 文明在最長的兩條河各自興起 / 中國民族南下建立周朝,接管部分江南 / 原生亞洲人的王朝誕生於江南 / 秦推翻原生亞洲人的王朝,一統中國 / 江南地區特有的風俗

第七章    四川盆地偏僻,卻是最強根據地——
秦始皇、劉邦、劉備、蔣介石都需要這個大糧倉


群山環繞的祕境──四川 / 四川省的地形與氣候 / 四川自有文化,三星堆不同於中原
/ 秦國占領四川,秦始皇得天下 / 秦朝在短時間內滅亡 / 項羽放棄四川後招致失敗
/ 西漢的繁榮盛世 / 孔明的三分天下之計 / 犯下大失策的劉備 / 占領關中是為了占領綠洲貿易

第八章    造成朝鮮分南北的是洋流樹葉米麥——
韓的意思是?韓人濊人倭人,誰是最純種的朝鮮半島人?


新羅統一之前,朝鮮半島至少三國 / 朝鮮半島主要有兩「大」平原 / 又像華北延伸,又像日本延伸 / 古代居住在朝鮮半島南部的三種人 / 中國人在朝鮮半島建立王朝 / 朝鮮三國的紛爭到新羅統一

第九章    西歐從樹海下養豬,到飄洋過海殖民——
接收羅馬帝國文明,展開大開墾,墾出文藝復興


中世紀前半,西歐還是樹海覆蓋的畜牧之地 / 西歐的地形與氣候──從養豬到種田 /
從日本氣溫感受巴黎 / 西歐的大開墾時代──開發農地與思想 / 科學、藝術、思考大躍進:文藝復興 / 民族國家興起,所以積極殖「民」

第十章    陡峭安地斯山,怎會出現貿易王國?——
馬雅人平原上研究天文,印加人雲端做(古柯)貿易


拉丁美洲的地理造就馬雅與印加文明 / 美洲原住民沒有米麥,跨海而來 / 馬雅文明太陽曆超精準 / 印加帝國擅長貿易,沒有文字

第十一章     洛磯山天險也擋不住拓荒者,美國何以強大?——
為自由來美國,為致富去西部,為平等而奮鬥


北美的地形與氣候──十三州宜人,為何西行? / 美國的拓荒精神──不怕出身低 /
狩獵、淘金、買國土,大家往西移動吧!/ 淘金潮促進西部急速發展 / 牛多、錢多、賞金獵人跟不法之徒更多 / 美國的拓荒精神打哪來?

終章 以前地理決定歷史,今後你決定歷史
因交通障礙而產生的多樣文化,因綠洲而相連 / 西方文化的誕生──大平原上的大君主/希臘、羅馬和伊斯蘭帝國──君主順著貿易路線立國 / 從中國看東西交流──超級大地主走上綠洲之路 / 文藝復興與近代科學的誕生──滿足肚皮後,開發腦力 / 創造出歷史的力量──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