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9,9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悬疑/推理小说 > 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上一张
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下一张
prev next

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作者: 薇兒.麥克德米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 2017-09-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1.50
本店售价: RM54.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英國犯罪小說天后薇兒.麥克德米親炙法醫與鑑識科學最前線
從調查者、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多重角度,窺見犯罪偵查堂奧!

「這些科學家所分享的故事,從犯罪現場到法庭的曲折旅程,將是你聽過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同時提醒我們:事實往往比小說更驚異。」


一直以來,英國犯罪小說天后薇兒.麥克德米都在小說中解決複雜的刑事案件,面對人性難以想像的邪惡。這一次,她把目光轉移至現實世界,研究關於鑑識科學的一切!

歷史上第一個被解剖的對象是誰?發生在什麼時候?
如何從屍體上採集的蛆判斷死亡時間?
怎麼運用相當於一撮鹽的百萬分之一的DNA痕跡,將殺人犯定罪?
由美國考古學家帶領的阿根廷科學家團隊,如何揭開種族屠殺受害者的祕密?

本書各章節分別切入當今法醫與鑑識科學的各種主要技巧,從火災現場取證、血跡、DNA分析、臉部重建、人體解剖學、法醫人類學及昆蟲學的應用,到最新的電子鑑識技術等。麥克德米在各項技術發展中都觸及一個主題:「鑑識是一門在科學與人性中間遊走的學問。」在安全、控制度高的實驗室中發展出來的技術與知識,如何理解、回應被害人家屬的需求與心情;如何推測、設想加害者的動機與方法;如何在法庭交鋒中,贏得陪審團的理解與共識(但並不是百分之百保證成功)。如同科學方法是一門持續演進的知識,法醫與鑑識科學中永遠會有某些主觀成分,可能左右詮釋走向──例如,專家對於指紋是否相同一事確實可能有不同詮釋,因而導致庭審結果迥異。

麥克德米運用她一貫的明快書寫風格,融合記者多線採訪及資料並陳的銳利思考,佐以犯罪小說家述說故事的功力,切入圍繞著犯罪鑑識這門學科的種種提問與迷思、進展與挫敗。從犯罪現場如何採證、被害者遺體如何鑑別、一路到如何進入犯罪者的內心,透過剖繪人格、行為與動機以取得破案先機。在這趟奇特旅程中,我們將走過戰地、火場、停屍間,觸及超凡的勇氣與邪惡。


★ 入圍得獎紀錄 ★
2016年安東尼獎(Anthony Award)最佳非小說得獎作
2016年愛倫坡獎(Edgar Award)最佳犯罪實錄入圍作
泛科學網站2017年9月選書

★ 各方推薦讚揚 ★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洪宏嘉(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
孫家棟(台大法醫所教授)
陳浩基(推理作家)
黑米(電視劇《鑑識英雄》編劇)
──盛讚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副教授 陳用佛 審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薇兒.麥克德米Val McDermid
蘇格蘭人,1955年生於英國東岸小城克科底,曾當過報社記者與劇作家,之後師承美國作家莎拉.派瑞斯基的寫作風格,投身犯罪推理小說領域。1995年以《人魚之歌》勇奪代表英國年度最佳犯罪小說的金匕首獎,2010年獲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頒贈鑽石匕首獎表彰她的長年成就與貢獻,2016年再以本書《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拿下安東尼獎年度最佳非小說。

譯者簡介

楊佳蓉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背負文字橫越語言的洪流,在翻譯之海中載浮載沉。近年譯有《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最後的戰役: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刻》、《閣樓裡的小花5》、《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人皮盜獵者》、《迷蹤》等書。


目錄

前言
第1堂  犯罪現場
第2堂  火場調查
第3堂  昆蟲學
第4堂  人體解剖學
第5堂  毒物學
第6堂  指紋
第7堂  血跡與DNA
第8堂  法醫人類學
第9堂  臉部重建
第10堂 數位鑑識
第11堂 法庭心理學
第12堂 法庭
結語
致謝
部分參考書目
插圖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