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7,23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艺术总论 > 美術館,原來如此!從日本到歐美,美術館的工作現場及策展思考
美術館,原來如此!從日本到歐美,美術館的工作現場及策展思考
上一张
美術館,原來如此!從日本到歐美,美術館的工作現場及策展思考
下一张
prev next

美術館,原來如此!從日本到歐美,美術館的工作現場及策展思考

作者: 高橋明也
出版社: 麥浩斯
出版日期: 2017-01-1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從美術館的發源、運作到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全方位剖析說明!
東京三菱一號館美術館館長,超過35年策展經驗分享。

  一個展覽如何從無到有,如何推介給大眾,
  而天價的藝術品,又該如何確保其安全?
  「策展人」的頭銜,或是看似風雅的美術館工作,並非如此簡單。

  本書作者以其曾任職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奧賽美術館、三菱一號館美術館的扎實經歷,
  娓娓介紹日本與西方近代美術館的發源歷史、美術館的工作分工、當代展覽最新風潮、
  舉辦展覽背後的眉眉角角等知識與趣聞軼事,與面臨轉捩點的美術館未來等諸多面向……

  更分析日本與歐美的美術館相關人士所需能力與策展狀況的差異,比如:
  .在義大利,美術館館長基本上都是長袖善舞、有權有勢的政治家型在地人士
  .在法國,美術館館長以學者型為主,但需要有高度社交能力,社會地位也很高
  .在日本,美術館辦展與報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自身的經紀能力仍不能獨當一面

  透過清楚的架構與豐富實務案例,為大家揭開美術館幕後廣闊深奧的世界。

名人推薦

  林平 /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透過資深策展人高橋明也叨叨絮絮、天南地北地陳述,一位藝術博物館研究人員的日常生活和他獨特的工作凝視,就如此鮮活地暴露在看官的眼底。沒有學術詞彙的賣弄,卻道盡專業的原委。美術館,原來如此!

  梁浩軒 / 策展人

  展覽不是一天所造成的,
  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訓練,也無法成為一個展品守護者。

  策展人像是藝術浪潮裡的衝浪者,
  浪來時,我們逐浪而行,浪走時,我們造浪再起;
  《美術館,原來如此》這本書,不只讓你成為一個測雨觀雲的策展人,
  也可以讓你成為藝術浪潮中的箇中好手。

  蕭宗煌 /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就如同小時候看戲,總是喜歡鑽到後台,因為戲台幕後呈現的景象總比幕前生動刺激。高橋明也歷經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學藝員,外派法國奧賽美術館開館籌備處研究員,擔任三菱一號館美術館首任館長,累積35年的美術館實務經驗。

  《美術館,原來如此》敘述日本美術館事業與歐洲博物館的緣起,美術館組織運作、策展規畫、財務及行銷、展品鑑藏與保存維護暨未來美術館的前景,不僅呈現一個學藝員個人志業與成長歷程,實則是美術館經營管理的葵花寶典武功祕笈,拜讀之後使我受益良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橋明也(Takahashi Akiya)


  1953年生於東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碩士結業,主修十九世紀法國美術史。
  1984到1986年間,做為文部省在外研究員外派法國,進入巴黎奧塞美術館開館準備室工作。
  歷經國立西洋美術館主任研究官、學藝課長,2006年就任東京丸之內三菱一號館美術館第一任館長。

  為美術館買進土魯斯.羅特列克、魯東(Odilon Redon)、瓦洛東(Félix Edouard Vallotton)等人作品,成為鎮館收藏。曾舉辦「馬內與摩登巴黎」展、「夏丹」展、「普拉多美術館」展等眾多展覽。

譯者簡介

黃友玫


  1974年生,畢業於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主修多媒體設計;作品曾獲選為愛知縣長久手町文化之家舞台布幔。興趣廣泛,熱愛閱讀、烹飪、烘焙,在生活中享受設計的樂趣。正職為母親與妻子,家務之餘兼作翻譯,有日文檢定一級資格,中國生產力中心中日同步口譯研習班結業。

  譯有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叢書(閣林叢書出版)多本,《不為設計而設計=最好的設計》、《繪畫的教室》、《問出世界名畫大秘密》、《安野光雅寫給大家的七堂繪畫課》(以上均為漫遊者出版)、《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 西日本篇》(日出出版)等。


目錄

台灣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讓我們一探美術館的源頭
1明治時期的西洋美術收藏家——松方幸次郎及大原孫三郎
2國家的地位——收藏品擁有的力量
3美術館的起源是古希臘還是文藝復興?
4文藝復興時期,下訂單者和受歡迎藝術家間的緊張關係
5做為公共空間的美術館——從羅浮宮開始
6日本美術館的根源

第二章 美術館的工作百般辛苦
1日本獨特的海外美術展辦展方式——美術館與報社的深厚關係
2學藝員(curator)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3經紀能力的重要
4可看出國民性:各國美術館、策展人情況
5作品說明板呈現的展示品另一面
6學藝員還有許多其他工作

第三章 籌備展覽的後台到底是什麼樣貌?
1貫徹展覽籌備王道路線的「拉圖爾」展
2學藝員要發揮製作人般的本領
3學藝員就像是電影導演、製片人
4展覽的生命也在於行銷——「瓦洛東」展的成果
5何謂展覽的收支平衡
6參觀人數是推動下一個舞台的力量

第四章 為了守護藝術品,必須小心謹慎
1你記得美術館牆壁是什麼顏色嗎?
2龐大的運費、保險金——若是大型展覽,必須花費上億日圓?
3如何保存、修復藝術品?
4陪同搬運也不輕鬆——特使肩負的重任和壓力

第五章 藝術品總是置身於風險之中?
1作品總目錄的可信度——真跡變成偽作!
2日本美術對灰色地帶的執著——名為「傳說〇〇之作」的退路
3善意的偽作——偽造並不等於罪惡
4雷諾瓦的價位決定權在此
5有名偽作事件——最終重要的不是真偽而是好壞
6竊盜事件竟是家常便飯?——柯洛名畫發現軼聞

第六章 未來的美術館將會如何
1美術館最新情況——新興的中東與中國相抗衡之實情
2藝術品的價格是這樣決定的
3羅浮宮的商標使用費竟要六百億日圓?
4時尚品牌將改變美術館?
5規則改變——有彈性的當代藝術
6透過美術館、展覽連動的藝術家——兩位維納斯
7日本的美術展覽最欠缺的就是評論——社群網站的可能性
8從時尚品牌到漫畫,美術的定義越來越寬廣
9回到美術鑑賞的原點——通往更未知的領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