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教养 > 教育现场 > 教育扭轉未來:當文憑成為騙局,21世紀孩子必備的4大生存力
教育扭轉未來:當文憑成為騙局,21世紀孩子必備的4大生存力
上一张
教育扭轉未來:當文憑成為騙局,21世紀孩子必備的4大生存力
下一张
prev next

教育扭轉未來:當文憑成為騙局,21世紀孩子必備的4大生存力

作者: 東尼‧華格納,泰德‧汀特史密斯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16-08-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4.60
本店售价: RM56.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
教育實驗法第1名
教育行政第4名
教育改革與政策第5名

  孩子不問,也要教的4大未來技能

  我們的教育怎麼了?新經濟需要創意解決問題的人才,教育體制卻消磨學生的創造力。

  考試怎麼考就怎麼教的單向學習已不符合需求,背誦標準答案已是明日黃花,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必備什麼技能?

  本書作者提出新的教育遠景,認為二十一世紀關鍵的技能有四種(4C):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溝通協調(Communication)
  .通力合作(Collaboration)
  .解決問題的創意(Creative Problem-Solving)

  是學習過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孩子面對今日世界挑戰的關鍵能力。

  本書共同作者華格納,是暢銷書作家暨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駐校顧問,汀特史密斯則是被《商務2.0》(Business 2.0)雜誌譽為美國最優秀的創投企業家。他們認為,取得大學文憑不見得就能在職場、公民責任與終身學習上獲得成功,其實二十一世紀重要的學習基礎是:學科知識、技能與動機。這三角支柱中,動機是最關鍵的元素,也是受到學校教育傷害最深的部分。如果學生能從內心產生自動自發的念頭,他的一生會不停累積新的技能和學科知識,讓他在創新年代無往不利。

  作者在本書中呼籲,徹底翻轉學校教育的運作方式與教學重點,並與讀者分享他們在教育第一線的觀察和洞見,包括成功找到出路的學生、老師、家長與企業領袖的小故事。

  本書提出教育體系的新觀點,把新奇、創意和進取心注入學習的關鍵地位,幫助學生面對當前的經濟環境。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想讓孩子發揮所長,可以在這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裡找到不可多得的建議,也能為教育政策制訂者和關心教育的人士指引一條明路。

  第一章  教育體系的DNA:社會為何高度重視文憑,不但以文憑衡量人的能力,甚至當成內在品行指標。如此看重文憑,使得我們陷入文憑是成功之鑰、學校必須加強改革的想法,但卻很少人能夠回答一個根本問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第二章  教育目的:很少人能界定什麼是真正的學習,無法明確指出學校教育的改革方向,導致無法釐清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三章  代價幾何?:若無法釐清教育的真正目的,後果是將學生置於險境,注定無法擺脫長期失業的問題,社會貧富差距的裂痕將因此擴大,而階級的撕裂將是公民社會難以迴避的課題。

  第四章  十二年養成教育:若只看重大學學術表現,以及申請大學入學的競爭,會如何重挫中學教育。

  第五章  大學文憑成為騙局:將檢驗社會認定的金科玉律:大學文憑可以讓孩子掌握人生的成功之鑰,是否正確。就讀大學不但所費不貲,即使畢業了,也不一定能面對職場的種種挑戰,甚至被沉重的助學貸款壓得喘不過氣。

  第六章  教與學的評估機制:將檢視用來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通用量表,為了達到一體適用的目的,究竟犧牲多少衡量準確度。

  第七章  教育新方向:將提出一套符合二十一世紀所需的教育體系,應該包含哪些系統性策略思考;用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方式促成教育體系轉型的策略,以及一個可靠、可篩選出最有效帶的教學系統;另會指出,學校與企業該用哪些方式合作,才能為教育做出根本的改變。

推薦者:

  溫格頓(Randi Weingarten),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
  博克(Laszlo Bock),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Google超級用人學》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暢銷書《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
  卡曼尼茲(Anya Kamenetz),暢銷書《外債世代》作者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想讓孩子在二十一世紀向上提升的人,都應該看本書。」——品克(Daniel H. Pink),《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每位老師、家長、公民,和高中生、大學生都應該將本書列在必讀書單。」——博克(Laszlo Bock),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Google超級用人學》作者

  「這是一本具有說服力又重要無比的作品。」——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

名人推薦語

  「華格納和汀特史密斯希望我們別再用測驗成績評斷孩子的成就,而是改採是否能真正的學習,發揮解決問題的創意,並感受新發現的樂趣。兩位作者不僅診斷教育體系的弊病,也開出藥方,讓我們重新思考高品質教育究竟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想讓孩子在二十一世紀向上提升的人,都應該看本書。」——品克(Daniel H. Pink),《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本書引人入勝又洞察先機,再加上豐富資料佐證,每位老師、家長、公民,和高中生、大學生都應該將本書列在必讀書單。華格納和汀特史密斯的健筆,穿透政治迷霧,他們不激情謾罵,而是告訴我們,學校教育該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博克(Laszlo Bock),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Google超級用人學》作者

  「我們迫切需要這本深具啟發的書。兩位作者為我們規劃一座橋樑,從現在的學校體系走向未來我們所需要的學校體系。」——卡曼尼茲(Anya Kamenetz),暢銷書《外債世代》作者

  「作者對教育搞錯方向的嚴重後果提出迫切又剴切的批判,以實事求是的務實觀點,重新思考什麼才是合適的教育體系。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毫不避諱的勾勒現在教育體系的真實樣貌,以及如果學生、經濟和民主體制想要在二十一世紀延續以往的榮光,則教育體系必須變成什麼樣貌。這是一本具有說服力又重要無比的作品。」——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暨教育博士

  「如果你打算在十年內只讀一本有關教育的書籍,就挑這一本吧!這本書讓我手不釋卷,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布勞恩(Adam Braun),《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暨「鉛筆的承諾」(Pencils of Promise)公益基金創辦人

  「華格納和汀特史密斯力排眾議,向我們剖析教育體系為什麼必須放棄在大考中追求成績的短視,改為重視培育學生面對人生、職業、就學與公民身分的技能。他們呼籲進行有系統的變革,讓老師擁有充分的時間、工具和信任,才能心無旁騖帶領孩子致力於學習,教導他們在二十一世紀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能。」——韋恩加登(Randi Weingarten),美國教師聯盟理事長

  「華格納和汀特史密斯在這本傑作中陳述,成功與快樂會愈來愈取決於能否擁有創新的能力。」——《芝加哥論壇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


  哈佛大學科技與創業中心(TECH)第一位創新教育研究員、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變革領導團隊創辦人暨前聯席主任,現任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駐校顧問。華格納曾任高中老師、八年制中學(K-8)校長、大學教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資深顧問,創辦「教育工作者社會責任」(Educator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基金會並擔任執行董事。他經常受邀在國際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另著《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教出競爭力》。

泰德.汀特史密斯(Ted Dintersmith)

  史丹佛大學工程博士、知名初募創投公司查爾斯瑞佛(Charles River Ventures)榮譽合夥人,擁有二十五年軟體、資訊服務、直銷與網路行銷、出版等創投經驗,經常受邀在創新與創業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汀特史密斯是風險資本協會(NVCA)董事會成員,參與提升國家競爭力計畫,曾被《商務2.0》雜誌(Business 2.0)評為美國最優秀的創投企業家。

譯者簡介

陳以禮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法國里昂二大經濟史碩士班畢業,曾任職於電子時報研究中心、中經院國際經濟所,現為德拉邦文化工作室成員。
 


目錄

致老師一封公開信
前言    需要真才實學,而非文憑

第一篇  與新世代對話:傑柯布
第一章    教育體系的DNA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三章    代價幾何?

第二篇  與新世代對話:傑米
第四章    十二年養成教育
第五章    大學文憑成為騙局

第三篇  與新世代對話:蕾貝卡
第六章    教與學的評估機制
第七章    教育新方向

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