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85,91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上一张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下一张
prev next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作者: 沈信宏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2016-07-1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0.00
市场价格: RM80.00
本店售价: RM70.4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洪炎秋(1899-1980)的一生,橫亙了幾個臺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他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度過了童年,在帝國首都東京接受中學教育,在文化母國北京接觸五四新文化運動,繼承了五四知識分子啟蒙救國的使命。他當過胡適、周作人的學生,擔任過《少年臺灣》的編輯,努力地向中國人介紹臺灣;他走過抗戰時的淪陷區,透過日語教學與出版來傳達其懷念鄉土與反抗日治的情懷。戰後身為半山的他,也經歷了臺灣的戒嚴統治,他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肅殺年代,擔任《國語日報》的社長,在推行國語教學之餘出版了評論時政的《閑人閑話》與《廢人廢話》。在不同政治意識型態所主導的文學場域下,數十年來他都不曾噤聲隱退。他筆耕不輟,他關懷臺灣,他是洪炎秋。本書藉由洪炎秋留下來的文本與史料,一窺近代臺灣文人在變動的東亞局勢中,如何透過筆桿來表達文化認同。

本書特色

  身為胡適與周作人兩位重要文人學生的洪炎秋,過去長期缺乏相關專著而較不為人所知。本書是市面上少見的、特別針對重要台灣文人洪炎秋進行系統性研究之專著,並且榮獲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錄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信宏


  1985年生,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於中正大學中文系博士班,任教於高雄市龍華國中。研究方向為北京淪陷前後的在京臺灣人。作品曾獲高師大南風文學獎、全國巡迴文藝營創作獎、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研究曾獲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錄取、臺灣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


目錄

館長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三節 研究理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及探討
第五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日語的工具性意義與文化性意義―以洪炎秋在中國的日語事業為對象
第一節 在京臺灣人的日語事業版圖
第二節 從日本到中國的留學歷程 073
第三節 在中國的日語事業
第四節 北京淪陷前的日語事業
第五節 北京淪陷後的日語事業
結語
 
第三章  淪陷之後到戰勝之初:低調的文化活動與臺灣的重現
第一節 洪炎秋在不同雜誌中對政治資本的借用、迴避與爭取
第二節 《中國文藝》的編輯策略與文化抗日路線
第三節  革命年頭的故作悠閒:探究洪炎秋在中國文藝》的十篇「閑話」文章裡的真實意識 
第四節  從《藝文雜誌》看作家社群與小說〈復仇〉中的新女性書寫脈絡
第五節  從《新臺灣》看戰後臺灣人艱難的中國處境與返鄉之路
結語
 
第四章  從中國到臺灣的五四傳承―周作人與洪炎秋
第一節 從喜愛周作人的文學青年到周作人的臺灣傳人
第二節 《文學概論》與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第三節 從〈漫談隨筆〉看洪炎秋的散文觀
第四節 戰後周作人五四精神在臺的重現
第五節 五四知識分子形象
第六節 周作人散文的典律化過程與意義
結語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