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2,8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台湾史地 > 臺灣歷史地圖
臺灣歷史地圖
上一张
臺灣歷史地圖
下一张
prev next

臺灣歷史地圖

作者: 黃清琦,邱意惠,蔡泊芬,黃驗,黃裕元
出版社: 智慧藏
出版日期: 2016-02-2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臺灣歷史66 個重要主題,將主題中的人、事、時、地、物等元素轉化為地理空間資訊,繪製135 幅歷史地圖;並精選28 幅17-18 世紀古典地圖及20世紀日本時代的舊地圖,進行部分解讀或考訂;另搭配105 幅歷史照片輔助說明,共同呈現臺灣歷史重大進程中的各個視角與樣貌,是一部可輕鬆閱讀、深入感受的視覺臺灣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撰文
 
黃驗


  編輯經驗33年。歷任報紙副刊主編、雜誌總編輯、出版社總編輯等職務。曾主編行政院原民會《原住民族文獻》、行政院新聞局《百年風華》、文建會「臺灣大百科編纂計畫」、文建會《臺灣史料集成》等,現為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總編輯。
 
黃裕元

  1975年生,就學生涯從屏東一路北上,歷經雄中、成大、中央、最後於臺大取得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臺灣唱片及流行歌曲史。著有《臺灣阿哥哥-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2005)、《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2014)等書。現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研究助理。
 
審訂者簡介
 
吳密察


  臺南市北門區人。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主任、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等職,現已退休。研究專長為台灣史、日本近代史。著有《乙未之役打狗史料.中文編》(2015)、《臺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2012)等書。
 
翁佳音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東亞史、臺灣(荷蘭、西班牙、明鄭時代)史,史學理論等。著有《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2015)、《平埔蕃調查書》(2013)、《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2010)、《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2008)、《康熙臺灣輿圖:歷史調查研究報告》(2007)等書。


目錄

序一、臺灣史的圖解化、視覺化/呂理政   iv
序二、「歷史地圖」的關鍵一步/吳密察    v
序三、國之大事盡在指掌中/翁佳音       vi
編按、歷史地圖的多樣性/智慧藏編輯部  vii
 
壹、早期臺灣
臺灣的冰河時期                2
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          5
原住民族的分類                8
平埔族群的分類               12
東西洋的相遇                 14
從古地圖看早期臺灣           17
福爾摩沙島與澎湖群島圖       19
17世紀福建海商顏思齊、鄭芝龍20
VOC在福爾摩沙              22
荷蘭時期族群與社會           26
荷蘭時期的獵場變化           28
西班牙人在艾爾摩莎           30
鄭成功開國立家               34
鄭氏治臺與兩岸經絡           36
鄭氏時期的國際貿易           40
施琅一戰撼動臺灣             42
 
貳、清朝統治
清帝國前期的疆域             46
班兵來臺與兩岸對渡           48
番屯制度與族群遷徙           51
行政區劃的演變               54
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           57
臺灣府城(臺南)地圖         60
科舉與書院                   64
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66
客家聚落聯庄自保             70
郊商與對外貿易               72
開放通商與洋行               74
外國傳教士在臺行腳           76
牡丹社事件                   78
清法戰爭下的臺灣             82
沈葆楨與劉銘傳的經營         86
清末產業與新興市鎮           90
甲午戰爭割讓臺澎             92
 
參、日本統治
乙未之役推進路線             96
日治時期行政區劃演變         98
武裝抗日與治安問題          101
理蕃政策與蕃地行政          102
海陸空交通暢行無阻          105
臺灣新興觀光事業            110
產業發展與對外貿易          114
主要農作物產量分布          118
從臺北城到臺北市            120
舊慣調查與社會變革          122
日治時期各級教育機構        124
新知識菁英與社會運動        126
文學與藝術家的發聲          129
中日戰爭與二戰情勢          132
戰時體制下的殖民政策        136
二戰末期的防務與空襲        138
軍事、經濟、社會總動員      140
 
肆、當代臺灣
臺灣的接收                  144
二二八事件                  148
國共內戰與政府遷臺          152
冷戰下的臺海                154
威權體制與白色恐怖          160
經濟復甦與起飛              162
落地生根的外省族群          164
人口與家庭結構變化          168
民主進程與政黨輪替          172
中小學與高中職的發展        174
從聯考窄門到廣設大學        176
從大眾文化到在地文化        178
成長中的新住民              181
典藏與展現臺灣              184
地球村與同心圓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