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無緣社會
無緣社會
上一张
無緣社會
下一张
prev next

無緣社會

作者: NHK特別採訪小組
出版社: 新雨
出版日期: 2015-09-2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此即「無緣」。

人情淡薄、不再有交集的社會,就是「無緣社會」。

一個人孤獨死去,無人送終的狀況,就是「無緣死」。
  ★第五十八屆菊池寬賞受賞
  ★NHK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採訪過程全記錄!
  ★年度最震撼人心的十大流行語之一,你不可不知的21世紀百大關鍵詞!

  為什麼會出現無緣死?
  為什麼正值壯年的年輕世代,會對無緣社會的來臨感到恐慌不已?
  為什麼退休後理應頤養天年的銀髮族,卻面臨自己可能無緣死的現實?

  二十年來從未缺勤的男子,過世後無人送終……
  特殊清潔業者將無主骨灰快遞到寺廟供奉……
  遠在異鄉的手足孤單離世,自己卻渾然不覺……
  將人生全部奉獻給公司的上班族,卻落得中年離婚、孤獨終老……
  交遊廣闊的單身貴族早早就與非營利組織簽訂生前契約……
  非典型就業使得年輕世代未來無緣死的機率大幅提高……
  層出不窮的老年人失蹤事件,突顯現代家庭功能的崩解及長期照護制度的不足……

  這支由七位記者、一位導播及兩位攝影師組成的採訪團隊,耗時兩年,以東京為中心,足跡踏遍日本各地,從最北端的北海道到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縣南大隅町,都能夠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採訪了無數認識無緣死者的人、擔心自己會無緣死的人以及希望能用「結緣社會」終結「無緣社會」的人,製作了《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和二十七支以「無緣社會」做為切入點的節目。

  沒有煽情、沒有口號,這群熱血的記者以鏡頭訴說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因人際關係疏離而引發的種種問題,以文字記錄他們在挖掘「無緣社會」實際面貌時所受到的震撼。

  身為記者,他們必須摒除個人情緒,如實報導無緣社會的現狀。
  作為子女,這群大都來自地方城市的遊子,也害怕自己或父母有朝一日會面臨無緣死。
  「為什麼非得用這種死法離開人世?」是大家共同的疑問。
  如潮水般在三個月內湧入的一萬四千通求救留言,是孤寂之人對無緣社會的控訴。
  與人結緣,大家共同建立「關懷人,尊重生命的結緣社會」是他們歷經兩年採訪所尋得的一帖良藥。

  《無緣社會》是給我們的一記「警鐘」
  它不是高齡化社會的「必然」
  它不是瘟疫
  它是冷漠與自私的孿生子

各界名家推薦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吳玉琴(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秘書長)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茂呂美耶(作家、日本文化觀察家)    
 
  胡志強(臺中市市長)
  湯禎兆(作家、日本社會文化研究家)                   
 
  黃勝雄(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董事長)               
 
  楊力州(《拔一條河》導演)     
 
  楊培珊(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教授)     
 
  謝楠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校長)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警世書籍!—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
施修正

  本書提出值得令人深思的議題—「無緣社會」的形成,深切希望更多人能夠瞭解並關心這個現象,進而思考改善的方法,讓我們的社會更幸福、更美好。—退休教師
郭美琴

  想到不久後的未來,自己可能變成那樣,就深感不安,彷彿全身被揮之不去的絕望所縈繞一般。-書友.鬱卒中年上班族

  失業的我,大概也會無緣死吧。-書友.天南繭繭生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變得如此淡薄,令我感到背脊發涼。-書友.Pandora Xie

  看這本書時,需要一些勇氣,因為「無緣社會」是如此真實地存在著。—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臺灣社會充滿了人情味,且民間的正面能量與力量豐沛而感人,政府與民間如能攜手合作,將可照顧更多需要照顧的人。
  死亡固然是孤獨的必然,但走向死亡的過程卻不應該如此。多一分關懷,少一點「無緣」,其實我們可以做到!—台中市市長
胡志強

  2011年311大地震跟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的罹難者,絕大部分都是本書所提及的「無緣死」孤獨老人。阪神大地震之後十一年的《國民生活白書》,直指1995年是日本的「志願工作者元年」,這種精神正好延伸及燃燒至各層面的社會問題上去。《無緣社會》這本書,正是這種精神延伸的明證。社會問題從來不會輕易消解,一切只待有心人主動站出來,集眾人之力,共思解決之道。—作家、日本社會文化研究家
湯禎兆

  《無緣社會》是給我們臺灣社會的一記「警鐘」,希望國人能夠用心閱讀它!—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黃勝雄

  人無法獨立於社會而生存。願這本書的出版能刺激出更多創新的想法,來聯結更多的緣,豐富我們臺灣原本就已經聞名世界的「人情味社會」。—台大社工系教授
楊培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