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华文创作 > 散步去吃西米露:飲食兒女的光陰之味
散步去吃西米露:飲食兒女的光陰之味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散步去吃西米露:飲食兒女的光陰之味

作者: 呂政達
出版社: 九歌
出版日期: 2015-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6.20
本店售价: RM40.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逝去的光陰留下了難忘的飲膳故事,難以忘懷的故事也留住了流逝的庖廚時光。

  一桌珍饈百味,比不上一個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散文名家呂政達,掬一段光陰來調味,為兒女炊煮幸福的鍋鑊;飲一杯回憶以回味,人世滄桑隨著時間沉澱發酵出醇厚甘辛。一飲一燴間,烹調的是記憶中最難忘的時光。

  本書帶我們走過數十年的大街小巷,飽嘗綿密深厚的台灣人情,縱使物換星移、人事已非,食物的色香味長存心中。比丘尼圓寂前曾走過最繁華的街,心裡口裡想著人間最好吃的滋味,連受想行識也美好起來,雖然肉體辭去讓凡人不免悲傷,且讓我們走過死蔭的幽谷,散步去吃一碗西米露。兒子貧血的媽媽,從老家捧一箱桑椹回台北,趕在隔夜水果變酸前,丟進冰糖中高溫熬煮,卻領悟到世界上最不容易腐壞的、最堅強而又脆弱的,不就是親情?

  作者的文筆簡潔輕快,觀察視角特別,看似平易,卻潛藏許多巧思。他說一顆馬鈴薯宛如男人的孤獨之心,加入各色配料煮成一鍋馬鈴薯燉肉,就像一個家的建造和完成。每個庶民美食,勾引出父母輩留給下一代的口感,瓢飲間的情感與療癒,以及埋藏在文字中的哲學思維,令人齒頰生香。要以慢食的態度閱讀此書,讓各種愛的味道在舌尖上打轉,再細細入口品嘗,方能徐徐感受飲食與生活交融的人生況味。好菜已端上桌了,歡迎你來大食人間煙火!

本書特色

  ★關於食物和情感書寫,以平易簡白的筆觸,寫入令人回憶無窮的種種美好滋味。
  ★特別繪製精美的插畫,圖文相互對照,使全書更添韻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政達


  一九六二年生,臺大國發所碩士,輔大心理系博士生。出生臺南,大學以前皆在臺南生活、求學,勝利國小、後甲國中、臺南二中畢業,現居臺北。曾任《張老師月刊》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及副刊主編、《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月刊》主編、《魅麗雜誌》編輯總監、大學心理學教師等職。

  文學創作內容包含散文、論述、心靈小品乃至政治相關書籍。一九九七年開始至今,屢獲多項文學大獎,包括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和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宗教文學獎散文首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更獲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並被九歌出版社選為臺灣三十位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張艾嘉導演曾將其作品〈諸神的黃昏〉改拍成短片,收錄在電影〈10+10〉中。

  出版著作頗豐,著有《怪鞋先生來喝茶》、《丈夫的祕密基地》、《走出生命幽谷》、《偷時間的人》、《從霸凌到和解》、《孤寂星球,熱鬧人間》、《長大前的練習曲》、《我在打造他的未來》、《異考錄》、《爸爸,我們好嗎》、《不落跑老爸》、《錦囊》、《臺灣女兒》等四十餘種;其中《做個會發光的人》獲新聞局選為優良青少年讀物推薦,《與海豚交談的男孩》榮獲二○○五年《中國時報》開卷美好生活獎。


目錄

第1道  生命中的美好食物
綠意紅瓜
散步去吃西米露
福菜道場
水沉豆腐
我們的吳郭魚湯
我的馬鈴薯燉肉
很久沒吃蛋糕了我
嘆息和布朗尼
誰來吃蛋炒飯
教豬唱歌
糖炒栗子
涼麵時代
貓鼠麵

第2道  那年代的溫柔口感
離家500里
印度甩餅和兒子
梅干扣肉的女兒
榨豬油和兒子
金針花的女兒
刈包和兒子
龍眼乾和兒子
油條和老爸爸
潤餅和兒子
太陽餅的兒子
餛飩和女兒
咖啡和老爸
初鮪和兒子
烏魚的兒子
牛舌餅和兒子
龍葵的兒子
白菜粥的兒子
蚵的兒子
娃娃菜女兒
碗粿的兒子

第3道  忘不了的光陰之味
銅鑼燒媽媽
桑椹和媽媽
蚵乾和女兒
蘿蔔糕和女兒
京醬肉絲和媽媽
麻糬和兒子
冰糖蓮藕和媽媽
黑糖糕和兒子
土魠魚羹的兒子
布丁和女兒
麻油和女兒
鯛魚燒女兒
煮飯花女兒
乳豬和兒子
封肉和女兒
娘惹糕的女兒
四破魚的兒子
鵝肉店的女兒

第4道  愛有沒有保鮮期限?
老婆餅和女兒
白松露之妻
炒鱔魚和姪女
鮮乳和男人
鬼頭刀夫妻
牛排和女人
湯波和男人
雞肉飯同學會
雞排妹妹

第5道  舌尖上的地誌風景
炒泡麵三姊  
粉腸阿嬤
砂鍋魚頭弟弟
吐司男的歌
肉圓和一個孫子
龍鳳腿和基隆人
野生鮭和男人
西瓜綿和舅舅
豆花和兒子女兒
火鍋和爺爺
淡菜和馬祖人
文蛤紀
土瓶蒸的兒女
飛魚和蘭嶼的兒子
林家糕渣
腸粉和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