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20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60度幾何: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建築過程
60度幾何: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建築過程
上一张
60度幾何: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建築過程
下一张
prev next

60度幾何: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建築過程

作者: 劉育東,李元榮
出版社: 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 2015-09-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4.60
本店售价: RM74.4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座得以名列「最難完成之安藤忠雄作品前五名」的美術館
集結台灣、日本共六個團隊聯手完成的國際級幻之建築建造全紀錄

  ──安藤忠雄在台灣的第一座美術館,設計手稿完整圖面大公開

  以「三面都錯開的三個三角形」,
  透過「機能隨形」的逆思考挑戰,創造單純而多變的空間美學

  「我的構想是以正三角形這個原初的幾何學為主題的建築。雖然是極度單純並帶有象徵性的造形,但是因著在立體向度上漸次的位移與重疊,而能產生動態變化且複雜多樣的空間序列及場景。
  就結構上而言,採用了安定的正三角形造形,也代表著對亞洲大學『從震災邁向復興』這個創校精神的敬意。」──安藤忠雄

  美術館通常是機能導向的建築,因為不僅在藝術品運送動線、典藏空間與展覽條件上有著在機能上的高度要求,同時也對參觀者在感官上上需要提供高品質體驗的滿足感。因此一般而言,以「形隨機能」思考更容易符合嚴密的需求。

  然而,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中,卻優先考量建築形體的符號意義,以機能隨形的方式來兼顧、滿足美術館的機能需求;甚至選擇了可說是最難配合美術館機能的三角形作為建築物的形體。這樣的「逆思考」,並非只是為了挑戰,而是希望能將建築的紀念性意義完整地表現出來。也因此,從選擇「正三角形」為形體開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從設計到建造就是一連串嚴峻的挑戰。

  本書既是作品集,也是記錄書。本書作者劉育東、李元榮從第一手參與的視角,將台日雙方如何以六個團隊從設計的概念構思開始、設計發展的幾階段修正、細部設計調整,乃至於到招標、現場實樣到主體興建,到最終完成的全過程悉數大公開。

  書中收錄了多張安藤忠雄初步概念設計時在工作室──甚至是在咖啡店一邊喝咖啡一邊仍持續腦力激盪畫在餐巾紙上的各種手稿,多次修改的平/立/剖面、透視與細部圖,是喜愛安藤建築的讀者們不能錯過的珍貴一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育東


  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博士研究,現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現代美術館名譽館長,歷任交大之所長、副院長、代院長、亞大副校長,著有《建築的涵意》、《為數位建築下定義》、《數位建築發展》、《數位建築多樣性》、《展現數位建築》、《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下代基因建築》、《新構築-邁向數位建築的新理論》、《十年苦鬥》等中英文書籍。1994年歸國後,創立交大建築研究所,完成「新竹舊城更新」總規劃與執行後,致力推動數位建築與台灣建築國際化,除協同創立「亞洲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學會」與「遠東國際數位建築獎」外,陸續邀請彼得艾森曼、安藤忠雄、伊東豊雄、札哈哈蒂、SOM等多位建築大師及團隊來台進行建築計畫。近期與「艾特獎」共同創辦「明日設計Design Tomorrow」中英文期刊,探討建築在21世紀的走向。

  數位建築作品在兩岸與東京A+U、米蘭Domus、倫敦Wallpaper、首爾Archiworld(台灣首次獲邀刊登全本專輯)等雜誌刊登,並曾接受美聯社、法國M6、NHK、Discovery等頻道及法國共和報、西班牙前衛日報、馬德里ABC日報、日本日經新聞等媒體報導。另應邀在故宮、北美館、國美館、科博館展覽、並至威尼斯、東京、法國農錫、智利、佛羅倫斯、巴塞隆納、香港、深圳等國際建築展參展。2007年在北美館舉辦的「劉育東研究室個展─明日建築」獲選「台灣十大公辦好展覽」、再受邀參展國內唯一獲選之「歐亞建築新潮流巡迴展」。除個人作品外,曾主持台灣首次十國二十位建築師之「下代基因」集體創作,由A+U雜誌發表為全本專輯、並參展第11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李元榮

  交通大學建築博士,現任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主任,以數位設計與構築見長。除參與新竹數位美術館、交大建築館/美術館等國際大師操刀之設計案外,創作作品已多次刊登在國內設計雜誌,2002年更以「公信電子大廳」設計案與劉育東教授共同發表於A+U國際專業雜誌。

  曾赴日參與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主辦之「大阪府海外短期建築藝術研修」,見習清水模之設計與施工,而後投入建築教育與創作,2010年「台灣塔國際概念競圖」獲得優選殊榮,隔年「舊打狗驛(高雄港站)文化保存與都市再發展徵圖」獲得佳作肯定,2012年「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含竹南園區)99年度公共藝術設置案」榮獲第三名。此外應邀參與2008「威尼斯見建築雙年展」、2010「臺中水湳經貿園區願景館台灣塔設計概念國際競圖展」,2011「台灣旺得了」、「中國威海人居節世界建築展」、2014「百鹿齊聚.頭角崢嶸」等國內外重要設計創作展。同時策畫2013「秋紅谷遇見設計展」、2014「 Otto Wagner 建築美學展」及2015「安藤忠雄講解建築之旅」等重要建築活動。


目錄

序一 一座位台灣而蓋的國際級美術館/蔡長海
序二 將參與者的心血,化為具體的形象/安藤忠雄
序三 一棟小而精準的建築,值得全力以赴/姚仁喜
作者序 清水混凝土為何發亮?/李元榮
作者序 重回「建築史論」來看亞洲現代美術館/劉育東
評論 建築的真滋味/邱文傑

亞美館的建築過程
The Architectural Processes of AsiaModern

基地
The site

業主
The client

空間計畫
The program

建築師
The architect

設計
The design

概念設計
Schematic Design (SD)
設計發展第一階段
Design Development (DD): 1st stage
設計發展第二階段
Design Development: 2nd stage
設計修正
design revision
設計發展第三階段
Design Development: 3rd stage
施工圖設計
Construction Documents (CD)

工程招標
The tendering

第一次招標
the 1st Tendering
第二次招標
the 2nd Tendering
五+ 五邀請投標
five+five invitations
第三次招標
the 3rd Tendering

施工建造
The construction

現場實樣
The mock-up
主體興建
The start of construction
停工
Stop for standard up-grade revision
工地現場展
On-site workshops
完工
The completion

開館
The grand opening


大事紀
安藤恭賀圖
群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