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1,8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杂志 > 期刊 > 學文(第六期)
學文(第六期)
上一张
學文(第六期)
下一张
prev next

學文(第六期)

作者: 徐威雄、丘克威/編
出版社: 學文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15日
商品库存: 2
市场价格: RM12.00
本店售价: RM12.0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本期专题为“丽的呼声”电台频道,一个曾经风靡马新两地华人流行文化的主旋律。从五十年代作为官方意识型态的宣传机器开始,到后来承载本地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情感音符,可说是一部浓缩的华人庶民文化史。这类课题尚欠缺梳理,本专题算是首发其端。作者曾在“丽的呼声”工作多年,现身述说当年的风光往事,信手拈来,如数家珍,留下了可贵的记录。尤其文中列数五六十年代广播人、艺人等风流人物,构成了一幅缤纷灿烂的华人娱乐图像,只待有心人按图索骥深研下去。

本期四篇“掌故丛谈”也值得一说,虽短小却极精悍,发前人未所发。封面故事谈的是雪兰莪州乌鲁冷岳县特有的仙师爷宫庙系。作者利用史料推证仙师爷宫从芙蓉祖庙到乌鲁冷岳加影的传播过程,不仅梳理了本土信仰开枝散叶的途径,也再现出华人拓荒采矿的历史足迹,适度弥补了雪兰莪华人移植史的空白。在这个庙系中,加影镇的仙师爷宫庙保有最多文物,是这段史迹的活化石,庙内至今还保留住罕见的文武合璧的门神,是本土珍贵的文化遗产。

封底故事,则是槟榔屿艺术协会的忆往趣谈,追述那些年在槟榔屿的风雅遗韵。这个由徐悲鸿亲笔题款的艺术结社,会员包含了当时本地及中国知名的文人与艺术家,说明了早年的槟榔屿,确为南洋文教之渊薮,为本地人文所荟萃。文中所列数的文人雅士,也同样的构成了一卷精彩美丽的南洋艺术史诗,值得有心人再去抽丝引索。

另外两篇,一篇谈邱菽园诗中的“星洲雨”,显示了一种南洋情调,是久居而生情的本土感兴;另一篇是谈马六甲老牌的洛阳印务馆,从其创办过程窥探文化流传背后的技术因素。作者特为点出的,是中外史上的第一份中文报,便是在洛阳印务馆附近街坊出版的,提示了华人在地知识的传播场域,极具历史意义。

本期专题与掌故诸篇合并起来看,其实便是构成马新华人社会的内在因素与各方面相。这里有信仰的流转与土地的开荒,有家自为俗的普罗大众文化,还有上层精英吟弄风月的雅文化。然后,再加上学界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版业因素,于是经历百年来蕉风椰雨之浸润,从南马到中马而北马,自然地交织成一个即有别于外、又自足与内的群我意识之真实图像来。

近年来,舆论与政客爱议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文化,似欲将之彻底“解构”而后快。本期相关文章,也算是不期然地回应了时下的歪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