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上一张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下一张
prev next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作者: 聖嚴法師,丹.史蒂文生博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15-03-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代聖哲聖嚴法師親自開示的禪法門
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以最精要、最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禪法
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有志者一卷在手,依教奉行,依止名師,精進不懈,少則騎牛歸家,多則入廛垂手,開悟見性有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單德興教授

  「牛的印跡」此一概念可溯至十二世紀禪宗著名的《十牛圖》。這系列畫作以牛與牧牛人為主軸,生動描述了禪修的次第。畫中,牧牛人代表修行者;牛可視為想吃路邊欲望野草的煩惱心,同時也象徵著開悟心或人人本具的佛性。《十牛圖》描述了歷經尋找、發現、馴服與騎牛歸家的過程,意味著我們能透過參禪,馴服不羈的心並實現人的佛性。其中每一幅畫也都代表了修行人所必經的階段。

  本書總集了聖嚴法師的作品重點,包括法師在禪堂教導禪修的課程內容與禪七講話。獨到之處在於,內容完整,次第分明,具整體視野,並以有系統的方式解說禪法。在慌亂不安的世界,尤其需要好方法與好老師的指引,這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MASTER SHENG-YEN


  一九三○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十四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求學與修習佛法。一九四七年進入上海靜安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投身軍旅,仍不斷自修。服役時巧遇靈源老和尚,因緣際會,得到禪法的入手處。一九六○年退伍,於三十歲時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並於高雄「大雄山朝元寺」閉關進修六年。期間完成諸多重要著作,《戒律學綱要》尤具代表性,討論佛教的皈依、齋戒等,成為著名教材。

  一九六九年法師三十九歲,前往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於佛教部辦理入學登記,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一九七五年以明朝佛教史論文獲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具博士學歷的出家人。

  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隨即赴美弘法。一九七八年東初老人圓寂,聖嚴法師返台承繼法務,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住持。

  一九七九年於紐約創立「禪中心」,後更名為「東初禪寺」,往來台美兩地弘法,並於世界各地宣揚佛法。

  一九八九年聖嚴法師在金山創立「法鼓山」,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又相繼開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法鼓山社會大學」、「法鼓佛教學院」,且積極籌建「法鼓大學」。法師十分注重以現代人的語言闡釋佛法,曾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均引起各界人士響應,具體提供了現代人可行的觀念與方法。

  聖嚴法師為國際知名禪師,指導各國人士修行,長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著作豐富,中英文百餘種,譯為多國語言。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等。一九九八年《天下雜誌》譽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二○○九年二月三日圓寂。

丹.史蒂文生博士 DAN STEVENSON

  美國堪薩斯大學佛學、宗教學教授,是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第一批學生之一,跟隨聖嚴法師禪修近二十年,佛學與中文造詣均甚深厚。他彙集了聖嚴法師傳法的思想精華,抱著嚴謹的態度與法師合著本書,在國際上獲得高度的肯定。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老年之書》、《毛二世》、《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大都會》、《如此燦爛,這個城市》、《此刻》、《身體藝術家》、《來自深淵的吶喊:王爾德獄中書》等。


目錄

<序>
<聖嚴法師簡介>

第一部 導言︰禪宗與佛教的修行

第一章 禪與「空」︰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
禪宗與佛教的「空」觀 世俗經驗裡的「空」.小乘見到無我與涅槃的偏空.真空或作為實相的空.同時擁抱與同時遺忘全部的佛法:第一義空(畢竟空)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淨化與純化受障蔽的心.培養一心或心一境性.悟入「無我」、「真空」和「第一義空」的方法.頓悟法:直接到達畢竟空的方法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身 坐禪.經行.慢走.快走.立禪.臥禪.動中禪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息 呼吸的方式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心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一、未修行前的散亂心.二、經過初步修行後的心.三、保持專注但仍然粗糙的心.四、保持專注而且精細的心.五、清淨但仍須使力保持專注的心.六、定境中的統一心.七、無我、無心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


第四章 五停心觀
數息觀 數息.隨息.意守丹田
不淨觀
念佛觀 稱名念佛.觀想佛相和佛功德
四無量心觀
因緣觀 觀想存在與不存在.觀想三時.觀想空間.觀想運動
界分別觀 依自相觀想六界.依共相觀想六界.依異相觀想六界.依滅相觀想六界

第五章 修慧︰四念處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
頓悟與漸悟
禪宗 禪宗的歷史:禪宗的分支、學說和禪風的發展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話頭
公案的用處
話頭的用處 看話頭.溫和的方法和強力的方法

第八章 默照禪
默照禪的歷史淵源
作為修行法的默照
修默照的先決條件與提醒
修默照的方法 修默照的第一階段:只管打坐.只管打坐的「鬆法」.只管打坐的「緊法」.修默照的第二階段.修默照的第三階段:默照的真實體現
有關修默照的各種疑問

第九章 禪修的先決條件
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 《六祖壇經》與三無漏學的意義.現代的禪修
佛教的戒律與出家和在家之道 閉關禪修的制度
內在條件: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 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大疑情

第十章 何謂禪師
擁有正見
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
在正統的法脈裡得到傳法
福德因緣
觀機逗教、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

第十一章 十牛圖
《十牛圖》 一、尋牛.二、見跡.三、見牛.四、得牛.五、牧牛.六、騎牛歸家.七、忘牛存人.八、人牛俱忘.九、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入廛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