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沈從文的後半生
沈從文的後半生
上一张
沈從文的後半生
下一张
prev next

沈從文的後半生

作者: 張新穎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15-02-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0.00
市场价格: RM70.80
本店售价: RM62.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牆與蛋,亂世中的沈從文。
在粗暴的世界中,他將自己的後半生,
活成一則溫柔的故事。

  瑞典學院評審馬悅然說,在中國,要得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沈從文,有誰能得呢?
  可惜就在進入終審的一九八八年五月,沈從文去世了……
  一直到最後一刻,他都始終站在權力的另一邊。

  在文革的年代,筆是創作者的槍。有人迫而停筆,有人揮毫以獲取權力或自保。
  寫與不寫,都是絶境。然而,面對專制壓迫的高牆,沈從文走出了第三條路。

  中國學者張新穎花了十年,爬梳數百萬字,研究四十六歲至去世時整整四十年的沈從文。研究這一位大作家對自己生命的體悟,如何將早年豐沛的寫作能量轉化為創造力,在古文物的研究上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如何在壓迫人性的文革中,依然保有赤子天性,就像一枚潔白純真的蛋,面對著一堵高牆……

  死去一次,再活過來的人生

  張新穎所述說的沈從文,是從他四十六歲開始。故事一開始,主角已經走到了絶境,中國的大變局即將來臨,個性溫和柔軟的沈從文,知道自己無法面對嚴酷的變局。他陷入憂鬱,喝煤油刎頸自殺未成。他死了一次,又活了過來。這是一個最低的低點,卻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起點。

  從此之後,他身為創作者的人生毀了,作為歷史文物研究者的人生卻正要開始。

  超越受害者的身分

  很多知識分子與文人遭遇文革,都成了受害者。沈從文也不例外,他被攻擊、打壓,飽受屈辱與折磨。分配到歷史博物館做研究時,他被發派當解說員,每天要面對來自各地各式各樣的參觀民眾,有段時間他的工作內容甚至包括掃廁所。很多人為他抱不平,但沈從文面對他的研究是如此充滿活力,彷彿回到二十歲。他不僅啟發了許多年輕人後來成了文物研究專家,所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更具有奠基性的地位。

  他的時代為他那一代人創造悲劇,可是他為自己活出了一個超越受害者的人生。

  比起愛國,他更愛一個又一個的「普通人」

  說到文物,很多人會聯想起沒有生命的物件。但沈從文在文物中看到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雜七雜八的東西,是普通人在漫長的歷史裡面,用勞動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東西。這個感情是一座橋樑,連結了他前半生的文學創作和後半生的文物研究。他關心的普通人是士兵、農民,甚至妓女,他對他們有感情,他愛他們,他從他們身上看到人類生活的莊嚴和人類的歷史。

  在國家機器與體制前,許多人恐懼於權威,高喊著愛國。相較於這些人,沈從文是沉默的,他愛的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村上春樹說,「在高大堅硬的牆與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在體制與國家機器強力的壓迫下,選擇站在雞蛋那方,甚至是選擇當一枚蛋,具體上,處境可能有多悲慘,但選擇與實踐時,散發出的人格力量有多巨大!

本書特色

  ◎本書新收入兩篇未發表過的文章
  ◎榮獲《紐約時報》中文網、《鳳凰網》、《中華讀書報》、《騰訊.商報》等年度選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新穎


  男,一九六七年生於山東,文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


目錄

上 部 一九四八——一九六五

第一章 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
第二章 革命大學:「越學越空虛」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
第四章 土改川行:「群」、「單獨」的生命、「有情」的傳統
第五章 雜亂的工作,紛擾的事
第六章 行行重行行
第七章 「老去」的文學,「不算是學問」的學問
第八章 「好辛苦的戰鬥」和「抽象的抒情」
第九章 大動盪前:「臨深履薄,深懷憂懼」

下 部 一九六六——一九八八

第十章 大字報、檢查交代、抄家、批判會
第十一章 「連根拔除」前的日子
第十二章 湖北幹校:遷移無定中「麻醉」痛苦、抵抗愚蠢
第十三章 「還得好好活在人間」
第十四章 以「忘我」來恢復人的「潛伏能力」
第十五章 「出土」時期
第十六章 「一個健康的選擇」之後
第十七章 生命的完成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附錄一 一點紀錄
附錄二 這是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