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9,9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
上一张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
下一张
prev next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

作者: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4-09-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6.20
本店售价: RM40.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近年美國學界流行「新清史」之說,認為清朝是中亞帝國而非中華帝國,且以譴責所謂大中國沙文主義為藉口來否定漢化,以混淆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來論證清朝並不認同中國,其言外之意質疑中國領土主張的歷史正當性,呼之欲出。顯而易見,所謂「新清史學派」無疑在大做翻案文章,以「新見」引世人注目,但無論在理據上與事據上都難以自圓其說。本書由海峽兩岸八位歷史學者分別提出論文,在學術會議上共同商榷後,整編而成。八篇論文聚焦於同一主題,從不同角度,諸如文化、學理、族群、漢化、認同、教育、制度,以及中國觀多方面,回應了「新清史」的論述,肯定了清朝是中華帝國的延伸,中國從秦至清原是多民族帝國,不僅漢化,也有胡化,清朝並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非漢族建立的朝代,豈能獨外於中國?本書內容豐富,文筆犀利,不僅有高度的學術價值,而且頗具可讀性,值得推薦給廣大的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汪榮祖


  1940年出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史學博士。從1971年到2003年在美國維琴尼亞州立大學執教31年。曾擔任台灣師大、政大、台大、上海復旦客座教授、澳洲國立大學客座研究員。回台灣長住後,初出任民雄中正大學講座教授(2003-07),曾任文學院院長一年(2004-05)。現任中央大學歷史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紐約藍彼得出版社(Peter Lang)中國近代史叢書主編,美國維琴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積極從事學術研究與著述,撰有《史傳通說》(1988)、Beyond Confucian China(2010)等中英文專書18種,其中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獲全美國研究圖書館聯合會期刊評選為年度最佳學術著作之一(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中英文學術論文80餘篇,中英文書評40餘篇,散文集2冊。1993年獲美國維琴尼亞州社會科學院評選為傑出學者。


目錄

導論

 汪榮祖

一、 以公心評新清史 汪榮祖
二、 新清史與南北文化觀 楊念群
三、 清朝的戰略防衛有異於近代帝國的殖民擴張──兼論英文中國史學界中「歐亞大陸相似論」和「阿爾泰學派」 吳啟訥
四、 康熙遺詔中所見大清皇帝的中國觀 甘德星
五、 從御製詩論乾隆帝的文化認同──兼說清朝的漢化 崔  岩
六、 清朝統治中國成功的代價──以八旗子弟的教育為例 葉高樹
七、晚清時期滿族的國家認同 定宜莊
八、論何炳棣撰〈清代在中國史上的重要性〉 徐  泓

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