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生世世:佛子行三十七頌
生生世世:佛子行三十七頌
上一张
生生世世:佛子行三十七頌
下一张
prev next

生生世世:佛子行三十七頌

作者: 噶千仁波切
出版社: 開放心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佛子行三十七>是藏傳佛教中很重要的教法,幾乎是藏傳佛教弟子必讀、必修的教本。佛陀所說的教言,全部濃縮於此,讀此部偈頌一遍,等於讀了一遍《大藏經》。

  本書是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於2000年時,在台北內湖直貢噶舉佛法中心講授《佛子行三十七頌》的全紀錄。書中,仁波切以自己實修實證的體悟,以及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事例與淺顯易懂的道理,來告訴大家該如何於日常生活中實修,並且傳授大家轉苦為樂的方法,相信只要懂得運用這些方法,必能將過失轉化成功德、將痛苦轉化為快樂;而將痛苦轉變成快樂的方法,就是培養菩提心及慈悲心。全書充滿澄淨心靈的法雨甘露,可說是一本人間行者的心靈指南書。

  世人都在追求離苦得樂的方法,而此書正是為此應世而生。深具悲心的噶千仁波切,總是時時憶念眾生的苦,卻又不捨眾生深陷痛苦中,不得出離,因此,為了能饒益諸有情,他總是不厭其煩叮嚀弟子每天要誦讀、思惟這部偈頌,希望眾生能遠離痛苦、轉苦為樂、活得自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噶千仁波切


  今世第八世的噶千仁波切,是以大悲心聞名於世的拙火大成就者,也是當代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教法最重要的持有者;為藏傳佛教三大活佛之一,現在青海地區所有的直貢噶舉派轉世化身(活佛),幾乎都是由仁波切主持升座的。中共入藏後,噶千仁波切與多位仁波切被關入勞改營中將近二十年,在食物缺乏下,曾斷食九十天,並練成夜不倒單。在這段期間,遇見本世紀寧瑪派大圓滿著名成就者堪布孟色仁波切,而得到大圓滿的教法。歷代噶千仁波切都曾是兩位直貢法王的上師。此世的噶千仁波切,亦是現任直貢法王的上師之一,法王並讚歎他為當今直貢噶舉傳承中地位崇高偉大的瑜伽士。竹旺仁波切亦曾透露,噶千仁波切是「已臻大手印一味瑜伽以上之成就」,可說是真正具足實修證悟之行者。

  目前,仁波切旅居美國教化眾生,並擔負起重建東藏直貢噶舉寺院的重責大任。深具悲心的仁波切,每年均不辭辛勞,來往奔波於全美、俄羅斯、德國、新加坡、台灣等世界各地弘法利生,弟子遍及四海。著有《心》、《生生世世》、《藏密氣功》等。


目錄

噶千仁波切藏文自序
噶千仁波切中文自序
出離輪迴悟空性,不捨眾生菩薩行陳琴富推薦序
噶千仁波切佛本生故事噶貝喇嘛

卷一 佛子行三十七頌頌文 

卷二 發菩提心誓渡輪迴海
01.獲得暇滿大舟時 自他為渡輪迴海
  晝夜恆時不懶散 聞思修是佛子行
02.親方貪心如水蕩 怨方瞋心似火燃
  取捨皆忘痴黑暗 拋棄故鄉佛子行
03.捨惡境故漸減惑 無懶散故善自增
  心澄於法起正見 依靜處為佛子行
04.長伴親友各自散 勤聚財物遺為跡
  識者捨棄身客房 捨此世為佛子行
05.交近彼而三毒增 且令聞思修退轉
  能使慈悲滅盡者 遠惡友為佛子行
06.依止何者罪過滅 功德增如上弦月
  勝善知識及自身 愛彼勝己佛子行
07.自亦束縛輪迴故 世間神祇能救誰
  由此依止不欺者 皈依三寶佛子行
08.諸極難忍惡趣苦 能仁為說惡業果
  是故縱遇命難時 終不造罪佛子行
09.三界樂如草頭露 須臾剎那毀滅法
  恆時不變解脫果 希求其為佛子行
10.無始以來慈我者 諸母若苦我何樂
  是故為度諸有情 發菩提心佛子行
11.諸苦源於欲自樂 諸佛利他心所生
  故於自樂與他苦 如實交換佛子行
12.誰以大欲劫我財 或令他奪一切財
  己身受用三世善 仍迴向彼佛子行
13.吾雖無有少過咎 他人竟來斷我頭
  以悲心故彼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14.何者於吾生誹謗 雖廣宣揚遍三千
  仍復吾以慈心故 讚彼德是佛子行
15.何者於眾集會中 揭吾隱私惡言向
  於彼還生益友想 恭敬其是佛子行
16.吾以如子養護人 彼若視我如怨仇
  猶如母憐重病兒 倍悲憫是佛子行
17.與我同等或下劣 雖懷傲慢屢欺凌
  吾仍敬彼如上師 恆頂戴為佛子行
18.恆受貧苦為人欺 復遭重病及魔侵
  眾生諸苦己代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19.美名四揚眾人敬 財物量等多聞天
  然視世妙無實義 離憍慢是佛子行
20.倘若未伏內瞋敵 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興慈悲軍 降服自心佛子行
21.一切妙欲如鹹水 任己受用渴轉增
  於諸能生貪著物 頓捨卻是佛子行
22.諸所顯現唯自心 心性本離戲論邊
  知已當於二取相 不作意是佛子行
23.會遇悅意之境時 應觀猶如夏時虹
  雖現美妙然無實 捨貪著是佛子行
24.諸苦如夢中喪子 妄執實有極憂惱
  是故會遇違緣時 視為幻象佛子行
25.欲證菩提身尚捨 何況一切身外物
  不望回報與異熟 布施即是佛子行
26.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行利他成笑柄
  是故無世間希求 守護戒是佛子行
27.欲享善福之佛子 一切損害如寶藏
  於諸眾生無怨心 修忍辱是佛子行
28.唯求自利小乘士 見勤猶如救頭燃
  為利眾生功德源 發起精進佛子行
29.已知具寂之勝觀 能盡催滅諸煩惱
  遠離無色界四處 修禪定是佛子行
30.若無智慧以五度 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具方便離三輪 修智慧是佛子行
31.若不細察己過失 以行者貌行非法
  是故恆察己過失 斷除其是佛子行
32.因惑說餘佛子過 令自違犯且退轉
  己入大乘行者過 莫議論是佛子行
33.貪圖利敬互爭執 令聞思修業退轉
  故於親友施主家 離貪著是佛子行
34.粗語傷害他人心 復傷佛子之行儀
  故於他人所不悅 斷惡言是佛子行
35.煩惱串習則難治 士執念知對治劍
  貪等煩惱初萌時 即剷除是佛子行
36.總之何處行何事 應觀自心何相狀
  恆具正念與正知 成辦利他佛子行
37.如是勤修所生善 為除無邊眾生苦
  悉以三輪清淨慧 迴向菩提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