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7,3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风格 > 运动/户外活动 >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上一张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下一张
prev next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作者: 張大輝
出版社: 大展
出版日期: 2014-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20.00
市场价格: RM33.80
本店售价: RM29.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孫式太極拳源流
  
  「太極」一詞源出《周易》。《周易》中的《易經•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中寫到,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裡,太極一詞含有經過循序漸進、前後節制,達到規範次第、高度有序狀態的意思。
  
  太極拳,曾被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等等。太極拳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方法。在運動中,要求呼吸自然,形意互動,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虛實分明,連綿不斷。在交互運動中,要求動靜相隨,剛柔相濟,虛實相應,隨人由己,黏走相依,因勢而變;宜「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最終,達致體意相諧,形神兼備的狀態。
  
  太極拳,據《中國傳統武術史》作者于志均先生考證,作為一種拳術的名稱,有記載的最早資料是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這份資料出現在1852年(咸豐二年), 是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號廉泉)的兄長武澄清(1800~1884,字霽宇)發現的。
  
  武禹襄同鄉楊祿禪(1799~1872,名福魁,別號祿纏)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1771~1853)處修習太極拳十餘載。武禹襄從楊祿禪學,但不得要領。遂大約於1853年親赴河南懷慶縣趙堡鎮訪陳清平(1795~1868,又名清萍或青平),研究月餘,始得精妙。後來,根據習練心得著有《十三勢行功要解》、《十三勢說略》、《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四字秘訣》、《打手撒放》、《身法十要》等拳論和習拳要旨。此外,武禹襄的長兄武澄清著有《釋原論》和《打手論》等;武禹襄的仲兄武汝清也著有《太極拳結論》等武學篇章。
  
  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畬(1832~1892,名經綸,武禹襄姐姐之子)和李啟軒(1835~1900,名承綸,李亦畬之弟)均從學。李亦畬著有《太極拳小序》、《五字訣》、《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訣》、《論虛實開合圖》、《身備五弓解》、《太極拳譜跋》等拳論。李啟軒著有《一字決》和《太極拳行功歌》等。武禹襄的入門弟子還有楊祿禪的次子、著名太極拳實戰家楊班侯(1837~ 1892,名鈺)。
  
  李亦畬傳郝和(1849~1920,字為真),郝和得拳法竅要,稱名冀南。1912年,在北京訪友時識孫祿堂先生(1860~1933,名福全,晚號涵齋),並引為知己。孫祿堂先生自請列為弟子,得識武李式太極拳竅要。後與先前所學形意拳、八卦拳相融合,於1919年創孫式太極拳。


作者介紹


目錄

第一篇 孫式太極拳概述
  一、孫式太極拳源流
  二、孫式太極拳宗師略傳
   (一)孫祿堂
   (二)孫存周
   (三)孫劍雲
   (四)支燮堂

第二篇 孫式太極拳樁功
  一、孫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
  二、孫式太極拳無極樁功
  三、孫式太極拳三體式樁功

第三篇 孫式太極拳拳譜流變
  一、孫祿堂先生拳譜
  二、孫劍雲先生拳譜
  三、本書所用拳譜簡介

第四篇 孫式太極拳拳架解析
第五篇 孫式太極拳宗師言論
第六篇 太極拳宗師言論


附 錄
  一、恬淡靜泊,志存高遠──憶老師孫劍雲
  二、蒙古密法簡介
  三、孫式太極拳文化內涵初探
  四、太極文化的七步九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