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3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 > 总论 >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象的透析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象的透析
上一张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象的透析
下一张
prev next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一項後現代現象的透析

作者: 葉啟政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13-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40.00
本店售价: RM35.2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在《生產之鏡》(The Mirror of Production)與《對符碼的政治經濟學批判》(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中,同時宣告了「需求的死亡」和「價值的死亡」。在葉啟政看來,這不啻是把整個西方社會思想的核心議題拆解了,而引發葉啟政思考布希亞的立論基礎:簡言之,就在於本書書名所標示的「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布希亞認為,後現代社會的特徵表現在符號消費社會的來臨,「為了成為消費的對象,一個客體必須先成為符號。」人所消費的不是物自身,而是物背後隱藏的象徵符號。於是,在資本主義市場邏輯的引導下,人耽溺於符號,而符號本身是武斷、飄盪、流動、拼貼、蔓延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價值與意義被中空化的象徵交換,其決定原則是正負情愫交融的心理狀態。

  葉啟政以布希亞的思想為底蘊,開展了對於溯及涂爾幹(Emile Durkheim)和牟斯(Marcel Mauss)的「人類學認知傳統」,科耶夫(Alexander Kojeve)、瓦爾(Jean Wahl)等人的「法國的黑格爾」學風、布荷東(Andre Breton)與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社會學」的探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葉啟政


  1943年生於新竹,新竹中學畢業,台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社會學博士。任教於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2007年退休,現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講座教授。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問題的提引

 第一節 故事的開端

 第二節 故事的衍續鋪陳

 第三節 背後隱藏的問題意識

第二章 慾望與需求的世界──社會思想史之意涵的啟闔

 第一節 議題的鋪陳

 第二節 霍布斯之嗜慾說的理論意涵

 第三節 類存有與需求--馬克思思想的底蘊面向

 第四節 性與攻擊性的慾望--佛洛依德原慾說的歷史意涵

 第五節 霍布斯、馬克思與佛洛依德的需求--使用價值說還有效嗎?

第三章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第一節 象徵交換的哲學人類學存有源起預設基礎--曼納與神聖性的經營

 第二節 儀式迷思的原型是遊戲的形式

 第三節 正負情愫交融的社會學意涵

 第四節 理性化之命運驅使下的正負情愫交融現象

 第五節 作為鋪陳論述轉折的簡短結語

第四章 尼采思想對當代文明的社會學啟示

 第一節 什麼是尼采企圖回應的現象

 第二節 「 非歷史」(或「超歷史」)質性作為塑造人之行動的原始基素--以及其衍生的歷史意涵

 第三節 「相同的永恆輪回」概念與生命意涵的交錯糾結

 第四節 熱愛命運(amor fati)作為「永恆輪回」下人存在的必然前提

 第五節 酒神戴奧尼修斯精神對人存在的意義--形塑自我克制的超克人

 第六節 權能意志與超克人的成就

 第七節 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的「永恆輪回」--代結語

第五章 個體化的消費導向社會中倫理意識的轉化
  第一節 什麼是尼采企圖回應的現象
  第二節 自由主義信念與資本主義精神結合下的理性
  第三節 誘惑(seduction)與後現代場景裡的象徵交換
  第四節 冷誘惑驅動下的倫理意識

第六章 修養貞定做為理解當代人的歷史─文化意義
  第一節 人與自然之關係的愛恨交織--一種正負情愫交融的糾結
  第二節 關係與責任意識的當代解讀
  第三節 冷誘惑下的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
  第四節 修養貞定與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的化解
  第五節 最後一些想說、也應當說的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