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沉默的佛陀與釋迦的本心
沉默的佛陀與釋迦的本心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沉默的佛陀與釋迦的本心

作者: 大川隆法
出版社: 九韵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9-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6.20
本店售价: RM40.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佛陀入滅二千五百年,其教義尚處於沉默之中;但揭開佛陀教義真髓的關鍵,就在修行論中。沉默的佛陀之無聲之聲,就存於其中。

  《沉默的佛陀》可視為《覺悟的挑戰》的續篇。如果說《覺悟的挑戰》是探究佛陀的真實教義,那麼《沉默的佛陀》的特徵,就是以修行論為中心而展開的佛陀教義之論述。不僅在內容上把握了基本的佛教問題,而且言盡了深奧之處。透過將書中內容慢慢地變為自己的智慧,必會對佛教精神滲透於自己全身的神秘感而打動。

  《釋迦的本心》鳥瞰了釋迦的思想全貌,闡明了釋迦教義的核心架構,鮮明地再現了佛陀超凡入聖後對生命與宇宙的宏偉思維,即使是對八正道、六波羅蜜多、空的思想和緣起之法等佛教義感到陌生的人,也能透過深入淺出的解說,開啟探知佛法的第一扇門。

作者簡介

大川隆法

  「幸福科學」國際集團組織創始人,現任總裁。
  1956年7月7日出生於日本四國德島,東京大學畢。

  日本著名宗教家、思想家、心靈導師,心靈勵志暢銷書作家,至2010年12月止,著書已突破1000本,曾創造連續20年,每年榮登日本單本暢銷書排行榜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除此之外,其著作亦被翻拍為電影,《永遠之法》(2006年)、《佛陀再誕》(2009年)、《最後的審判》(2012年)、《神秘之法》等八部作品,均創下了票房紀錄。


目錄

《沉默的佛陀》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沉默的佛陀
  一、佛教中的修行論
  二、佛教的基本教義──三法印
  三、釋迦所講的無我思想
  四、發現真正的自己
  五、涅槃寂靜的覺悟
  六、「真空無相」、「真空妙有」與「空」的覺悟
  七、「沉默的佛陀」的教義

第二章 四弘誓願
  一、修行者常立的典型四大誓願
  二、眾生無邊誓願度
  三、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法門無量誓願學
  五、佛道無上誓願成
  六、總願與別願
  七、誓願的雙重結構與「利他」之道
  八、邁向「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第三章 何謂戒律
  一、三學(戒、定、慧)與五分法身
  二、戒與律的不同
  三、三皈五戒
  四、隨犯隨制與波羅提木叉
  五、波羅夷法
  六、僧殘法與不定法
  七、捨墮法、波逸提法、悔過法
  八、止持戒與作持戒
  九、大乘佛教的十善戒
  十、戒的主體──七眾與近住
  十一、戒的內容
  十二、做為拯救時代的理想僧伽

第四章 五停心觀
  一、「禪」「定」與「止」「觀」
  二、止心的五種修行
  三、「不淨觀」──充滿貪欲之人的必修觀法
  四、「慈悲觀」──易怒之人的必修觀法
  五、「因緣觀」──愛發牢騷之人的必修觀法
  六、「界分別觀」──自我意識強烈、驕傲自滿之人的必修觀法
  七、「數息觀」──常常心煩意亂之人的必修觀法
  八、五停心觀的核心──平鎮己心

第五章 何謂智慧
  一、三學(戒、定、慧)中的「慧」
  二、智慧的種類
  三、識與般若
  四、世間的觀點與靈界的觀點

第六章 解脫的意義
  一、解脫與涅槃--自由與和平
  二、信解脫--「疑」的克服
  三、定解脫--克服物質的波動
  四、慧解脫--無明的克服
  五、心解脫--欲望的克服
  六、俱解脫──煩惱障和解脫障的克服
  七、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第七章 何謂魔
  一、釋迦降魔成道
  二、魔與「色、受、想、行、識」
  三、「己心之魔」與「惡魔」的存在
  四、惡魔的本質
  五、避免惡魔附身的方法──驗證自己的謙虛之心和實際成績
  六、戰勝一切惡魔的決定性武器──信仰心與精進

後記

《釋迦的本心》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菩提樹下之悟
  一、出家
  二、求師
  三、苦行
  四、反省
  五、村姑
  六、生命的意欲
  七、心之和諧
  八、心魔之戰
  九、大悟
  十、初轉法輪

第二章 八正道的發現
  一、何謂八正道
  二、反省的奧秘
  三、正見
  四、正思
  五、正語
  六、正業
  七、正命
  八、正精進
  九、正念
  十、正定

第三章 六波羅蜜多的思想
  一、內在睿智
  二、心念與行為
  三、利自即利他
  四、布施波羅蜜多
  五、持戒波羅蜜多
  六、羼提波羅蜜多
  七、精進波羅蜜多
  八、禪定波羅蜜多
  九、般若波羅蜜多
  十、六波羅蜜多的現代解釋

第四章 「空」的思想
  一、何謂人?
  二、生與死的意義
  三、輪迴轉生
  四、實在界的發現
  五、再考物質界
  六、佛教當中「空」的思想
  七、「空」為何重要?
  八、諸行無常的意義
  九、「空」與「無」
  十、「空」之理論的新展開

第五章 緣起之法
  一、緣的思想
  二、因果法則
  三、何謂業?
  四、關於命運論
  五、自由意志的本質
  六、地獄思想
  七、地獄實態
  八、天國思想
  九、天國實態
  十、建設佛國土的根本意義

第六章 人之完成的哲學
  一、何謂覺悟?
  二、覺悟的前提
  三、覺悟的方法論
  四、覺悟的構造
  五、覺悟的效果
  六、何謂阿羅漢?
  七、阿羅漢的修行
  八、菩薩的本質
  九、如來的本質
  十、成佛之道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