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8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设计 > 住宅巡禮2
住宅巡禮2
上一张
住宅巡禮2
下一张
prev next

住宅巡禮2

作者: 中村好文 譯者:林錚顗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3年03月21日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64.60
本店售价: RM56.8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走訪世界各地的住宅名作

  領略建築師與建築背後的故事、夢想與熱情
 
  學習建築的唯一方法,就是親自出發到那裡去看它。--菲利普強森
 
  中村好文拿這句話督促自己,一再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建築巡禮,走訪二十世紀的住宅名作。本書是《住宅巡禮2》,收錄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長屋、伊姆斯夫婦的家、巴拉岡宅、菲利普強森的玻璃屋等偉大建築師所設計建造的八件不朽住宅名作,藉由置身於那些住家中,並在其四周走動,記下所見、所思、所感。
 
  豐沛的想像力,讓他除了建築設計外,還觀察到一般人所忽略的地方。像是與「住吉的長屋」居住者東夫婦相處後,發現他們秉著對房屋概念最大的尊重,並以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讓這棟有著極簡冷冽風格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散發人體肌膚的溫度;在摩爾的「海牧場」裡醒來,靜靜品味摩爾說的「獲得對偉大建築物的實際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那個建築物中醒來。」;偶爾也有著憧憬,嚮往在漢娜克耶霍姆女士位於海邊的住宅,游完泳後,回到露臺上邊吃早餐,邊讀書……
 
  中村好文帶著敬意尋訪這些住宅,除卻冷硬的建築裡論,以其敏感的心靈與建築師之眼,透過平易近人且幽默的文筆、每棟建築物各個角度實際拍攝的照片、手繪生動細膩的建築平面圖、家具,呈現繽紛多采的建築光影,還原當年的實況和藝術風格,訴說建築師與建築背後的故事,以及隱藏其中的夢想與熱情。可以說是本旅行日記,又像是建築導覽書,也是素描和照片組成的田野調查筆記。
 
  中村好文說:
  .住宅像是一個考慮周詳的容器,在建築物裡面的那些家具、家用小工具、在房間內到處都能各得其所的裝飾小物品,以及數量龐大、裝滿整面牆的書籍等,全都融洽地溶入建築物之中,醞釀出生活的歡樂與豐盛。
 
  .參觀住宅不是走馬看花,而是要花上足夠時間浸淫其中……來回繞過幾趟住宅的內部,站立著、坐在椅子上、一一端詳擺設在那裡的東西、感受光線的移動和改變;閉上雙眼,傾聽吹過樹木的風聲、以手掌撫摸家具和牆壁,一面靜靜呼吸,一面參觀著住宅。
 
作者簡介
 
中村好文 Nakamura Yoshifumi
 
  一九四八年生於日本千葉縣,七二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系。在□道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之後,進入都立品川職業訓練學校木工科學習。七六年到八○年為止,任職於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八一年設立□□□□□□□(Lemming House)事務所。八七年以「三谷□□的家」獲得第一屆吉岡獎。九三年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榮獲第十八屆吉田五十八獎特別獎。現在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業學系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授。著作有《住宅巡禮》、《住宅讀本》、《意中的建築上.下》(新潮社)、《普段著的住宅術》(王國社)、《中村好文 普通的住宅、普通的別莊》(TOTO出版)、《Come on-a my house □□□的風景》(□□□□)。
 
譯者簡介
 
林錚顗
 
  臺大歷史系畢業,東京大學東洋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旅居西雅圖十餘年,為當地華文報紙《華聲報》及《西華報》撰寫評論、專欄多年。著有《水滸好漢不喝水》。譯有《住宅巡禮》、《鏡像下的日本人》、《西洋住居史》、《罪惡的代價》、《隱私不保的年代》、《昭和史》、《自然的建築》、《隈研吾》、《日本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等。
 
名人推薦
  ★對細部的執著、絕妙的插圖,以及具有透明感的言語。作者的獨特感受,可以說是把身子蜷曲在巢中那種軀體感覺,閃閃發亮的一本書。--加藤典洋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LIFE系列
規格:平裝 / 192頁 / 18.1*25.7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長屋」
日本∕大阪  一九七六年
 
.查爾斯伊姆斯+蕾伊姆斯的「伊姆斯夫婦的家」
美國∕洛杉磯  一九四九年
 
.漢娜克耶霍姆+保羅克耶霍姆的「克耶霍姆自宅」
丹麥∕哥本哈根 一九六三年
 
.皮耶夏洛的「達爾薩斯宅」
法國∕巴黎 一九三一年
 
.路易士巴拉岡的「巴拉岡宅」
墨西哥∕墨西哥市 一九四七年
 
.查爾斯摩爾和夥伴們的「海牧場」
美國∕加州 一九六四年
 
.安傑洛曼賈羅蒂+布魯諾莫拉蘇蒂的「卡薩格蘭德」
義大利∕聖瑪提諾.諦.卡斯托薩 一九五八年
 
.菲利普強森的「玻璃屋」
美國∕康乃狄克州 一九四九──九五年
 
.讀者用住宅巡禮指南
 
.後記
 
內容連載
內文1 2 3 4
§內文1
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長屋」 
 
日本/大阪一九七六年 
安藤忠雄 
AndoTadao(1941~) 
 
一九四一年生於大阪下町。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很早便以職業拳擊手和「自學」建築聞名,甚至還成為傳奇。一九六五年,耗費半年時間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旅行,首次接觸到世界各地的風土、文化、建築。「走遍世界的建築師」或許就誕生在那個時候。一九六七年開始橫越美洲大陸之旅,而後一再前往世界各地做建築行腳。一九六九年,設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一九七九年以「住吉的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此後舉凡贈與建築師的重要獎賞,如芬蘭建築師協會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獎、吉田五十八獎、日本藝術院獎、普立茲克建築獎等,全都囊括在手。諸多作品中,我特別喜歡「住吉的長屋」、「光之教會」、「TIME’S」、「南寺」等較小規模的作品。不過,對於巴黎的「皮諾現代美術館」(二○○四年完成)等進行中的海外規劃案,也寄予很大的期待。 
 
信件 
 
去年(二○○○年)八月,突然接到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的來信。內容雖然不長,卻是安藤先生親手所寫、字體大且容易閱讀的一封信。 
 
近來電子郵件相互往來蔚為主流,或許因為我是個數位人,一旦收到手寫的、內容足以溫暖人心的信件,總覺得胸中好像點燃一盞小燈似的,感覺非常充實。 
 
這樣的我,冷不防收到「世界的安藤」的親筆信,這真是一個大事件。而且,信件內容不但溫暖人心,也讓我心中掀起一片漣漪。因為他在信中寫道,津津有味地閱讀了我的《住宅巡禮》(豈能不高興!),最後則…… 
 
「請務必來參觀『住吉的長屋』一趟!」他說。 
 
不光如此,信中還一併附上在瑞士剛出版的簽名作品集,書中有三件「住吉的長屋」的漂亮親筆素描。這些素描必然是安藤流的邀請「叮嚀」,我擅自做了這種解釋,於是我急忙禮貌性的回信,信中也正式提出參觀「住吉的長屋」的請求。之所以先「回禮」再隨之「請求」,固然是我臉皮相當厚,其實也因為正打算將「住吉的長屋」納入預定出版的《住宅巡禮》續篇中,所以這不啻是「及時雨」。 
 
我以「捻斷數莖鬚」的心情,寫了又撕,撕了又寫,總算完成回信和請求書,然而安藤忠雄先生卻非常迅速地處理了這封信。前職業拳擊手的反射神經至今依然還在,他立刻聯絡上「住吉的長屋」住戶東佐二郎先生,取得參觀許可,同時派出負責此次參觀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資深幹部O先生作陪。O先生以宅急便送來參觀的有關資料,包括「住吉的長屋」所有圖面影印本,和一整套相關的重要報導。從我寄出信件到收到資料,竟然不到一星期的時間,作業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這樣的效率、這樣細膩的安排、這樣確實的指示、這樣的大方……在這之前,我僅是帶著深切的感動,遠觀憑藉安藤先生的稀世才華和力量,所誕生的眾多獨創作品;從不曾思考過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實際作業程序。然而在那一刻,我才首度察覺,緊密支撐在每件作品背後的,其實是迅速處理諸多雜務的卓越能力,以及細心、周到、確實將工作向前帶動的強大推進力。 
 
地點 
 
雖然安藤先生和幹部O先生特意做了如此快速的準備工作,可是九月和十月我碰巧必須到海外採訪旅行,這個參觀遂延遲到晚秋。 
 
十一月十二日,晴空萬里的秋天,星期日。 
 
在朋友暨《住宅巡禮》的主編M先生陪同下,總算出發前去拜訪「住吉的長屋」。 
 
我們比預定時間稍早些到達距離最近的車站,走過因慶祝七五三節而熱鬧十分的住吉大神社境內,經過盛裝打扮的孩子身邊,抵達目的地「住吉的長屋」。在和陪同參觀的安藤研究所O先生約定的時間之前,我們在附近逛逛,看看四周的模樣。 
 
建造「住吉的長屋」時,這附近曾並列著一排排的長屋,按理仍保留著濃厚的下町風情;然而,舊家屋大部分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走現代風、看似廉價的預鑄工法住宅。即使如此,只要從保存下來的少數木造長屋前面走過,我都會仔細打量那些建築物,並想像著:「啊,所謂『住吉的長屋』,就是在這種建築物的正中央,有如切取出一塊羊羹,再強行塞入一個像混凝土箱子的住宅呢。」四分之一世紀以前,來到住吉的安藤忠雄先生,想出了破天荒的構思,不光是構思而已,還付諸實行,當我來到這片土地並想到此事時,更能深切感受到這個工程難以言喻的辛苦,以及拚命完成此事的建築師安藤忠雄的「鬼才」。 
 
建築物絲毫看不出有過艱巨工程的樣子,以沉默寡言的外觀,面向道路。從路旁就可看見冷冰冰的清水混凝土外牆,在中央入口處開了一個洞,就是這樣而已。這棟住宅竣工時,右邊的房屋的確是間大眾澡堂沒錯,現在似乎歇業了,已見不到任何風貌。在過往的照片中,大眾澡堂色彩豐富的門簾與清水混凝土的灰色壁面,顯現出相當有趣的對比。沒有變的,是這棟建築絕妙的空間感。雖然我說它「冷冰冰」,但不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意思,沉默的建築甚至連討好人的笑容都沒有,不過有如小箱子般的規模,卻十分討喜,我甚至還記得那有點讓人想墊高身子、與它勾肩搭背的親切感。雖然不論型態上、素材上,是與傳統長屋迥然不同的建築,但以混凝土建蓋而成、像個「小箱子」似的住宅,卻是能讓人感受到下町人情味的人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