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政治 >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上一张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下一张
prev next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作者: 林志宏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09-03-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0.00
市场价格: RM89.20
本店售价: RM78.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轉變是帝制的結束。這項改變使得中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思想產生複雜的現象。其中,辛亥革命後的一群人物——清遺民,他們的政治認同和態度格外值得關注,是選擇舊體制、抗拒新時代新思潮的代表。這些人包括有晚清變法派的康有為、發動復辟事件的張勳、以行事「怪異」而聞名的辜鴻銘、翻譯西洋文學的林紓、影響現代中國史學的羅振玉和王國維、詞學家朱祖謀和鄭文焯,以及成為「滿洲國」總理的鄭孝胥。

  本書透過遺民在民國後的活動和儀式、個人╱集體的著作書寫、政治主張和思想,還有輿論角度下檢視的形象及其變化,探討他們的行為與動機。作者希望理解近代中國自傳統邁入現代後,如何從王朝專制邁向民族國家的歷程,還有內在變化的動力。

作者簡介

林志宏

  1970年生於台北市萬華區。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在台灣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學術史,著有論文及書評等十餘篇。


目錄

緒論

異鄉偏聚故人多:活動範圍
前言
京津
青島
上海
廣東及港澳
其他海內外各處
小結

出或處:政治抉擇及其象徵性儀式
前言
易代之際的生計與政治選擇
衣著、曆法、髮辮等認同行為
奉安、萬壽祝嘏等政治性儀式
主張帝制與復辟
小結

文化政治:書寫中的自我認同
前言
《清史稿》和王朝的最後記憶
《元廣東遺民錄》透露的反種族觀
《碑傳集三編》的纂輯
其他幾種表達認同的書寫
小結

重建社會秩序:政治與文化的議論
前言
「五代式民國」下道德的焦慮
讀經書以明人倫
尊孔及立國教的構想
「共和」之辨
小結

「國故」與「遺老」:學術的挑戰及去神聖化
前言
亡清遺臭在人間
典範轉移與史學中立
「敝屣一切,還我自由」
小結

身體終結與記憶的開始:以王國維之死為例
前言
「殉清」
公共輿論
「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
小結

王道樂土:情感的抵制和參與「滿洲國」
前言
來自赤化之憂患
國家和朝廷的兩難
鄭孝胥的轉向和建立烏托邦
「王道」思想及其批評
小結

結論:追尋「現代」中國

清遺民基本資料表

徵引書目

圖表目次
圖1-1 梁鼎芬於崇陵種樹的照片
圖1-2 沈曾植贈予西本省三之「太平人語」題字
圖1-3 癸卯、甲辰科同人敘於香港學海書樓
圖2-1 鄭孝胥題書的「鳳祥號」大字宣傳品
圖2-2 繫有髮辮的錢振鍠為人鬻書賑災
圖2-3 《申報》刊載章梫鬻書啟事
圖2-4 康有為與家屬、親戚及門人合影
圖2-5 隆裕太后奉移時沿途觀看者之擁擠情形
圖2-6 梁鼎芬致陳寶琛手札
圖3-1 汪兆鏞致□柔仲信函
圖4-1 《孔教會雜誌》封面
圖5-1 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原稿
圖5-2 李煜瀛題「故宮博物院」之匾額
圖6-1 王國維遺囑
圖6-2 清華國學院的同學徵求輓聯哀詞信函
表6-1 《順天時報》兩篇王國維報導的比較
圖7-1 建設「王道樂土」
圖7-2 冷口長城斷面的「王道大滿洲國」字樣
圖7-3 《孔學會會刊》中填字徵答來進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