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77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管理与领导 > 跨產業談創新:從變局到新局
跨產業談創新:從變局到新局
上一张
跨產業談創新:從變局到新局
下一张
prev next

跨產業談創新:從變局到新局

作者: 陳泳丞,朱月英,高永謀
出版社: 商訊
出版日期: 2013-06-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9.20
本店售价: RM60.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四十載創新新創 工研院永續輝煌

  工研院40歲了,如比擬人生,40歲正值壯年、思慮成熟、行事穩健,更肩負著社會與家庭高度的期待。如今的工研院,正站在國際經濟條件劇變、產業變遷迅速,全球競爭激烈的關鍵轉折點,如何讓台灣已具規模的各個產業,轉型進入下一個典範轉移的新戰場,是整個台灣對於工研院的殷切期待,而從這本工研院40周年的專書採訪歷程中,我們也確實看到工研人的思想在變、做法在變、長程策略布局的手法也在變,只有持續創新的精神,永遠不變。

  台灣過去以製程創新、規模經濟驅動的科技產業,在蘋果電腦引進破壞式創新,及三星大手筆投資研發及擅長供應鏈垂直整合後,台灣的過去的光環逐漸褪色。隨之出現青年失業率偏高、薪資停滯、人才外流現象,進而影響到整體經濟。

  回顧三十多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的1980年代,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動力,因為當時政府官員有創新的思維,成立工研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技轉台灣廠商;此一商業模式的創新,讓台灣創造了晶圓代工產業,進而衍生出一家家IC設計公司;也因為台灣第一座科學園區的成立,打造出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締造了台灣經濟奇蹟。這一路走來,無一不是由「創新」所帶動。

  但在創新的DNA底下,卻需要許多貼心的配套,發散的創新概念才能有結實壘壘的成效。

  要讓台灣產業永續生存,維持創新策略的主軸,需要引進「創新型經濟體制」,緊密連結技術、人才、資金與產業四大創新關鍵要素。所以,工研院蔡清彥董事長力促台灣社會重塑創業文化,發揮以新創事業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的火車頭效應,鼓勵同仁創業以扶植更多優秀的創業家,讓前瞻科技轉化為新創公司,帶動產業的動能與發展。

  為了重塑創業氛圍,工研院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由多位矽谷創投專家協助創業的選題、提供商業模式以及行銷策略的建議,連結國際市場與技術。此外,工研院內部也訂定創新目標,由單位主管及院長室直接負責,並籌組Pre-VC新創基金;同時也讓工研院的創新公司連結國際早期創投基金,投資成立新創公司;建立靈活動態的人才與組織結構,新創研發計畫也由Technology Push轉型為Market Driven,並且建立新創的Incubation Center,成立BD(Business Development Team)協助新創團隊。

  從2008年至2012年,工研院所有的獲獎技術已有七成進入產業應用,例如2008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AC LED,以簡單的「直接用交流電驅動」觀念作研發設計,取代傳統LED直流電驅動LED晶片發光,不需整流變壓器,搭配立體導熱、可插拔封裝技術,完成全世界首創的AC LED照明產品,目前已技轉晶元光電、鼎元光電、光寶電子、福華電子等廠商,並已進入量產。

  其他還包括2009年獲獎的高安全性STOBA鋰電池,目前已技轉能元科技、有量科技、興能高科技、精極科技。2009年獲獎的超薄軟性音響喇叭,由富佑鴻技轉應用。還有2010年獲獎的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MDPS,現已技轉環球水泥。

  工研院至今已累積超過18,219件專利,技術移轉年均約640家次,同時提供智慧財產權的專業服務,成為台灣企業的專利後盾。自成立以來,從工研院技轉衍生的新創公司與育成公司,合計超過225家。以2012年為例,工研院專利申請達2,190件,獲得專利1,715件,分別較前一年成長12%與8%,可以說已達到「一天申請6件專利,一天取得4.6件專利」的水準。

  這些年來,工研院以創新科技屢屢在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和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中獲得傲人成績,以2012年最新公布的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獎,工研院就囊括六項,是所有參賽者中獲獎第二多的機構,打敗許多大型國際級研發機構,同時也連續四年榮獲華爾街日報創新獎的殊榮,顯示工研院的前瞻研發能量已是世界級的創新研發機構。連美國白宮科技顧問委員會都讚譽工研院產業化的成果,建議為典範,鼓勵到工研院觀摩創新體系。

  俗云:三十而立,人過四十而不學藝。意指到了三十歲若仍無自己的事業、專長,到四十歲時再重新創業習藝,勢將極有風險。我們很高興工研院步入四十而不惑,不但學藝、傳藝,更積極地「創」藝,讓台灣一直有豐富的創新、堅強的實力,與永續經營的實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泳丞

  學歷:世新大學新聞系

  經歷:自立早報證券新聞中心記者

  工商時報科技新聞中心記者

  現職:工商時報科技新聞中心主任

朱月英

  學歷:淡江大學法文系

  經歷:非凡電視台財經記者

  現職:非凡電視台財經記者

高永謀

  學歷:輔仁大學數學系肄、文化大學哲學系畢

  經歷:蘋果日報記者、理財周刊撰述委員

  現職:文字工作者

許立佳

  學歷:中正大學外文研究所

  經歷:財經媒體十年

  現職:文字工作者

蔣士棋

  學歷: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天下、今周刊等媒體記者

  金融保險論壇月刊資深主編

  現職:文字工作者

葉玉琴

  學歷:世新大學新聞系

  經歷:出版社、網路公司編輯

  現職:科技生活雜誌主編


目錄

序一 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磐石            張家祝
序二 臺灣產業科技的寶藏             辜成允
序三 產業的強力後盾               李秉傑

前言 關鍵時刻的重要推手

第一篇 千里音訊 漫遊雲端
以七大挑戰邁向佳美之地
臨危受命  促成門號可攜性服務
時速300公里下的不可能任務
賈伯斯的最後遺願──打造無疆界的雲端生活
開啟智慧新「視」界

第二篇 聲光革命 軟電開疆
以軟硬兼施策略搶攻產業先機
LED  引爆照明革命
迎接軟性電子時代
顛覆傳統的揚聲器──紙喇叭
未來十年半導體的致勝關鍵──3D IC
新世代的電腦心臟──RRAM、MRAM

第三篇 百變科材 產業磐石
以材料化工為產業磐石奠基
熱電材料──化廢熱為電能的北冥神功
木質素──告別雙酚A的威脅
以科技對抗火神祝融的REDDEX新材料
以太陽能電池導電膠 跨越創業的死亡之谷
陶瓷結合保險絲技術  躋身世界三強
有機混成無機 迸發巨大商機

第四篇 精密機械 智慧動能
以尖端發展鋪設智慧動能
工具機黃金走廊  締造全球第三大產值
綠色運輸 開啟新世代動力
從自動化到智動化
活化傳產製造 行銷巧實力
厚植壓縮機技術 逆風挑戰國際巨頭

第五篇 生醫領航 創新突圍
以生醫醫材為幸福加分
影像醫材 讓病灶無所遁形 
見微知著的「生醫」福爾摩斯──體外診斷
兩相關節軟硬骨 讓軟骨重生
對症下藥才是王道
我是植物新藥轉譯推手

第六篇 綠能環保 永續地球
以綠色科技引領永續未來
碳捕捉 搶進千億美元碳交易市場
智慧節能 讓電力配置絕佳
科技保鮮 引爆冷鏈商機
救災急先鋒 Q Water把泥水變清水
追日總動員──臺灣經驗感動人心

結語 實踐創新 追求卓越
變局年代創新突圍的勇氣 蔡清彥
以前瞻技術驅動產業躍升 徐爵民

附錄  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