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辯證的行旅
辯證的行旅
上一张
辯證的行旅
下一张
prev next

辯證的行旅

作者: 林鎮國
出版社: 立緒
出版日期: 2002-01-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3.10
本店售价: RM37.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形上學與虛無主義的超克,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的對諍,詮釋學與批判理論的論辯,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是作者多年來的辯證對象。本書追問近當代解構形上學的理由,探討形上學與實踐的關聯,關切人性論在實踐上的論述效應,並進一步從這些論域角度審視東亞思想界(現代儒學與京都學派)的回應。
  尼采、海德格和德希達對形上學的不同解構路數定下本書的主調,也決定作者對京都學派、新儒家和佛教哲學的判釋立場。京都學派田邊元的辯證法否定自我同一的理性,強調唯有透過絕對的否定才能獲得救贖。現代儒家(馮友蘭、唐君毅、牟宗三)在自述中呈現異質的身分認同,卻緊守對理性主體的形上信念。關於人文主義問題,牟宗三對沙特、海德格的批判,則提供吾人從對立面(尼采、德希達)質疑儒家人類中心論或理體中心論的線索。
  詮釋學也是本書的重點。嘉達美和哈伯瑪斯的爭辯照明了哲學詮釋學的限度,呂格爾與馬克思主義的對話正視了敘事的解放功能。不同於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的追求解放,本書則考察佛教追求解脫的詮釋學性格。
  在哲學與宗教、歐美與東亞、主流與邊陲、同一與差異的眾多思想疆域中越界巡遊,本書是作者繼《空性與現代性》之後同一風格的再度表現。
  一書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主任林鎮國教授關注形上學與虛無主義、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詮釋學與批判理論,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辯證與論述。

  在東西方哲學之間越界巡遊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主任林鎮國教授關注形上學與虛無主義、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詮釋學與批判理論,這些現代歐洲思想的座標性議題辯證與論述。
  ★在哲學與宗教、歐美與東亞、主流與邊陲、同一與差異的眾多思想疆域中越界巡遊,本書是作者繼《空性與現代性》之後同一風格的再度表現。

  作者:林鎮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天普大學哲學博士(宗教研究)、荷蘭萊頓大學國際亞洲研究院歐洲漢學講座(1999-2000)、美國哈佛大學研究(2000-2001)、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主任專業領域:佛教哲學 (中觀、唯識)、印度哲學、詮釋學、京都學派、中國哲學著有《空性與現代性》(立緒,1999)。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