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84,89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閱讀楊逵
閱讀楊逵
上一张
閱讀楊逵
下一张
prev next

閱讀楊逵

作者: 楊逵、黎活仁、林金龍、楊宗翰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2013-03-1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70.00
市场价格: RM72.30
本店售价: RM63.6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楊逵畢生追求自由、民主、無歧視、無壓迫的理想世界
  他那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世人尊崇

  《閱讀楊逵》一書的作者來自山東、陝西、香港、台灣各兩位,福建、東京、各一位。著手籌備之時,曾有系統地蒐集楊逵研究資料,包括論文以及研究目錄,出版前據原件作了覆核。黎活仁、謝惠貞、趙勳達和白春燕的論文,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突破窠臼。以文學史、敘事學、空間、底層論述和兒童文研究諸篇,亦另闢蹊徑。事前制訂高規格寫作指標,建議結合東西洋理論以為分析,使短短在十年間成為顯學的楊逵研究,向前邁進一步。

作者簡介

楊逵(1906-85)

  本名楊貴,台灣著名社會活動家、小說家。一九二四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讀,曾經參加示威被捕入獄。一九二七年楊逵應邀回台參與農民組合活動。一九三二年,以在東京派報的經驗寫成小說〈送報伕〉,獲得日本《文學評論》徵文比賽的第二名。一九四九年,楊逵因發表〈和平宣言〉,結果在綠島生活了十二年,一九六一年四月出獄。一九八三年榮獲吳三連文藝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壽八十歲。

  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台南、文化保存籌備處出版了彭小妍主編的《楊逵全集》,全十四卷,在近十年,楊逵研究成為顯學。楊逵的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尊崇。

黎活仁(Wood Yan LAI)

  男,一九五○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瘂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閱讀白靈》(2012)、《閱讀向陽》(2013)等數十種。

林金龍(King Long LING)

  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學術興趣在先秦法家韓非子思想,也曾經因為興趣再去念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年輕時學過一些助人與傾聽技巧,在電話端上擔任解決身心困擾的志工,連續二十二年擔任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並兼職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也因為喜歡爬山,一九七一年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參加救國團興隆山登山隊,首登雪山東峰到二○一二年八月十七日登上玉山東峰,完登百岳,四十一年間出入台灣大小山區,一九九七年起至今十六年,公餘擔任台灣雪霸國家公園高山保育志工。

楊宗翰(Tsung Han YANG)

  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現為龍圖騰文化企劃經理,東吳大學中文系、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兼任講師。著有評論集《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詩合集《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編有《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II》(詩卷、評論卷)、《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家》、《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等。


目錄

林金龍∕序一 楊逵,台灣的良心
黎活仁∕序二 古墓派文學

文學史上的楊逵
賈振勇∕文學史.楊逵形象.述史肌質
古大勇、黃科安∕「東(南)亞魯迅」:台灣日據時期作家接受魯迅的一個精神基點--以楊逵與賴和為中心

日本思潮的影響
黎活仁∕依違於山川主義和福本主義之間--楊逵的左翼思想研究
謝惠貞∕日治時期下台灣的〈純粹小說論〉論爭--兼論楊逵對橫光利一理論的援引
附錄 《台灣新聞》上的〈純粹小說論〉論爭相關文章
趙勳達∕反教條主義的旗手--楊逵對台灣普羅文學的反思
白春燕∕論楊逵對1930年代日本文藝大眾化論述的吸收與轉化
附錄 「實錄文學」的主張

作品敘事分析
呂周聚∕論楊逵小說的敘事倫理--以〈送報伕〉為例
劉寧∕文學地理景觀與社會空間創造--以楊逵的小說為例
宋穎慧∕苦難敘述與形象建構--楊逵的底層敘述探析

互文閱讀
葉瑞蓮∕楊逵的〈鵝媽媽出嫁〉與兩首《鵝媽媽童謠》、卡夫卡以及卡夫卡的《地洞》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