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62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医 >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
上一张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
下一张
prev next

內經形氣論傷寒、溫病

作者: 汪叔游,陳逸光
出版社: 知音
出版日期: 2012-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00.00
市场价格: RM92.30
本店售价: RM81.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形氣」為名,內容以《內經》運氣七篇來解釋《傷寒論》、《溫病》,書末附有筆者對脈診及臨床治病經驗。「形」、「氣」是《素問.天元紀大論》之重要內容,若「運氣」言天地陰陽之大道,則「形氣」言運氣之臨床應用,此乃「形氣學」最簡單的述釋了。

  歷代深研運氣學的名醫,如劉完素著《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志聰著《傷寒論集注》、張介賓著《類經圖翼》、林之翰著《四診抉微》等,其論著皆本於運氣陰陽,連這些名醫都借重運氣要旨來演繹其學,後人研習之不失為歧黃正統。

  本書第一、二、三章言運氣之基礎架構,以《醫宗金鑑.運氣歌訣》及汪機《運氣易覽》為底本,共用了八十餘幅圖來輔助閱覽,運氣模型其道統緣起宋朝劉溫舒之《素問入式運氣論奧》。本書可作為醫學院「中醫環境醫學」之參考教材,而第三章詳論干支推算六十甲子,可作實習之用。

  第四章,取張志聰之《傷寒論集注》,提綱挈領分析三陰三陽出、入、合、離;第五章,續言《溫病學》之形氣觀;第六章,引導學習《內經》脈法,最後以成無己《圖解運氣圖》介紹形氣陰陽之治病經驗,及四時外感之治病範式,對治病及天人相應之養生觀皆有所助益。

  本書以「形」論五行盛衰,以「氣」論三陰三陽,陰陽有其標本中、升降離合、開闔樞之臨床應用,「形氣學」是《內經》明確指出可用以推斷陰陽的一門學問,沿用的是傳統思維,探究《內經》運氣陰陽,展望追求中西結合(見本書汪序),明撰著之目的矣!

作者簡介

汪叔游

  早年先後畢業於台灣國防醫學院
  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及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生化研究所碩士
  歷任台灣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空軍總醫院小兒科主任及航太組組長
  國科會專題研究主持人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所長兼診斷科主任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診斷科主治醫師等職
  前為加拿大卑詩省高級中醫師(Dr. TCM),現已退休
  汪教授對中醫脈診脈象圖以及脈波診斷有專門研究
  出版著作及論文數十餘篇,為中醫診斷走向科學化卓有貢獻

陳逸光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Health Informatics, MS
  慈濟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講師(生理學)
  慈濟大學 學士後中醫系講師(中醫生理學)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師
  佛教慈濟醫學中心(花蓮總院)中醫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診斷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總住院醫師


目錄

第一章 《內經》干支形氣學概覽 
第一節  形氣論源出於五運六氣,述說天人相應
第二節 形氣學之三陰三陽臨床應用原理
第三節 形氣與運氣干支的關係
第四節 本書形氣論之內容及臨床應用大意
第五節 以模組化之觀念整理出《傷寒論》陰陽進出之雛型
第六節 形氣觀之歷史背景,以宋.《聖濟總錄》說其源

第二章  五運六氣基本概念
第一節 導讀及總論  
第二節 《醫宗金鑑.運氣歌訣1~13》運氣之基本知識綱要
第三節  原文及釋義《醫宗金鑑.卷三十五.運氣歌訣》
一、歌訣1~3 天有五行御五位,形氣相感化生萬物 
二、歌訣4~7 十干化運,十二地支化氣
三、歌訣8~9 二十四節氣定運氣之時、位及五音太少推運法  
四、歌訣10~14  運氣天地相合,亢害承制,指掌定位法,符會行令
五、歌訣15 五運六氣之南政與北政對少陰脈不應之診斷原理 
六、歌訣16~17 五運氣令微、甚、太過、不及
七、歌訣18~20 運氣先後期至,引發亢害承制,六氣勝復機制
八、歌訣21~22 五運鬱病,六氣二火,地化五病
九、歌訣23 天地氣運太過、不及之五星觀測
十、歌訣24之一~五 五行德政與災變
十一、歌訣25 五行地化蟲畜穀果,並論齊化、兼化因果
十二、歌訣26之一~六 以主運主氣論《內經》病機十九條
十三、歌訣27之一~五 以客氣客運論加臨所生病變 
十四、歌訣28之一~六 論客氣加臨之致病原因
十五、歌訣29 論運氣之常變難測,應依來臨之氣象來推病
附錄
一、分析五音太、少與十二律呂,五六之變合河圖之數理
二、宋《太醫局諸科程文格注釋.卷一.又大義第一道》之形氣觀
三、以象數論:「天干化運,地支化氣,在天為氣,在地成形」之義

第三章   醫學文獻導讀與判讀範例
第一節  歲氣臨床導讀與干支判讀範例
第二節  醫學文獻選讀與運氣諸說總例
第三節  西曆公元與甲子紀年之簡易運算
(一)西曆之簡易天干推算原理
(二)西曆之地支推算原理(以十二進制考量)
(三)干支紀年之推斷,總合以上原理,只要2個步驟便可推斷出干支紀年

第四章  從形氣學說觀探討《傷寒論》386條文原旨
前言
第一節  《辨太陽病脈證篇.第一》
一、「通體太陽如天、分部太陽如日」之概念 
二、傷寒一日犯通體之太陽,病氣內行三陰,外行三陽 
三、太陽病欲解之時,寓勝復之變在其中
四、太陽病通體之氣先傷,後及分部傷其形
五、太陽病傷通體衛氣於肌腠,病深傷及神機升降出入 
六、三陽之經脈(形)為分部太陽所傷,並犯裡陰戊己中土
七、太陽寒水犯肺,重申太陽病從標從本之意 
八、論麻黃湯、桂枝湯各有所主,病有深淺,治有輕重 
九、論太陽病,津液雖亡而陰陽自和者癒,失和者有亡血、氣逆之證
十、汗後耗傷脾胃津液,續而虛其心肺胃腑之真氣
十一、發汗、吐、下後雖表裡之邪已退,然正氣未復,則懊□虛煩
第二節  《辨太陽病脈證篇.第二》
一、汗後亡陽、亡津液,行回陽救逆之法
二、續言過汗亡陽,但治法有邪、正、虛、實之異 
三、太陽傳入少陽主論升發,柴胡湯轉樞半表半裡之邪達表
四、太陽病受火攻,誤及三焦,而熱傷入血室,犯少陰心主
五、太陽病之吐證,有邪正虛實之分,實瀉而虛補
六、太陽表證未解,熱入膀胱,輕者小便不利,重則熱結膀胱其人如狂
七、太陽陽氣受病結於胸中而為結胸;病發於少陰為臟結 
八、續言太陽病氣礙於胸膈、或傷及血分之經脈成小結胸
九、太陽病表未解,續傷經脈之形,正氣虛而成痞 
十、天之六氣傷人六經分部之經脈,自氣而傷及形,並分論內及三陰 
第三節  《辨陽明少陽病脈證篇.第三》
一、論陽明證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之機理 
二、陽明之氣內合太陰而傳入三陰,穀疸乃陽明之鬱熱所成 
三、陽明酉金合肺而行四旁,氣行上、下、內、外,終歸中土不復傳 
四、統論陽明實熱犯心包而有譫語為實、虛則鄭聲之不同 
五、陽明太陰合病於內外,兼論述汗、下、溫針之變證 
六、下焦生陽不上相濟,陽明外表熱而內虛寒,當回陽救逆
七、陽明之氣內通於裡,少陽機梭進出內外,陽明升清降濁得助 
八、陽明之氣外合太陽,當行解表;陽明瘀熱內入成黃疸、蓄血 
九、陽明病內有燥屎之府實,亦有內虛之寒
十、陽明胃家實,太陽陽明成脾約,少陽陽明內燥煩  
十一、此陽明病府熱亡津,大承氣湯急下存陰 
十二、陽明之入於經脈傷形,有蓄血,協熱下利便膿血之辨 
十三、傷寒發黃疸有寒濕、濕熱、瘀熱在裡等證 
第四節  《辨少陽病脈證篇.第四》
一、圖解少陽主樞,運轉津液於卯辰,自左而升,自裡出表
二、《辨少陽病脈證篇.第四》原文 
第五節  《辨太陰病脈證篇.第五》
一、太陰病有從太陽傳經內入,亦有傷寒之直中
第六節  《辨少陰病脈證篇.第六》
一、論少陰之為病,少陰上離火而下坎水,心主神明,上下不相濟則危
二、論少陰陰寒裡虛,不可發汗
三、論少陰欲解之證 
四、論少陰證外及三陽,並言陰病若得陽助則癒,失陽助則危
五、論少陰陰寒為病則由躁而煩,而神機涉於外、內、上、下  
六、論少陰始得之,真陽不能上合,真陰不能上濟,先傷氣後及形
七、論少陰病逆於經脈,中土、三焦受病
八、論少陰病下利,真陽內虛而陰寒,並述內真寒外假熱之格陽證
九、病君火陽熱上炎失化源之資,宜三承氣急下存陰
第七節《辨厥陰病脈證篇.第七》
一、厥陰病,消渴,氣逆心中,饑不食,吐蚘
二、厥陰病患厥熱,陰極陽生,有蚘厥、臟厥、臟寒之辨
三、論厥熱之死證,陰陽離決而亡
四、論厥陰證,有內熱、裡寒、亡陽、寒結於胸、水氣上承等治法 
五、論厥陰證有寒、熱、虛、實,表裡陰陽之兼證,依法以治
六、論厥陰之嘔證,以終厥陰在幽深之處
附錄 《傷寒論》方 共百零一首 

第五章  從形氣學選讀王孟英《溫熱經緯》
第一節 選讀《溫熱經緯.卷第一》
一、《內經伏氣溫熱篇》
(一)冬傷於寒,鬱而發熱,乃伏邪之傷形  
(二)腎不藏精,春而病溫,乃伏邪之虛
(三)四時感冒,乃溫邪從口鼻而入,此非伏邪
(四)治溫病行汗法,要顧全津液精氣,「迎而奪之」王氣退邪
第二節 選讀《溫熱經緯.卷第二》
一、《仲景伏氣溫病篇》
(一)言溫病,有伏邪在少陰,有外感風邪之不同
(二)少陰病熱鬱於裡,咽痛甘草湯,君火獨熾大承氣湯急下之
(一)論溫邪之二病因(外感、伏邪),四層次(營衛氣血)證治
第三節 論《傷寒》與《溫病》之形氣變化
一、營衛清濁出入於表裡,風傷衛,寒傷營之病機
二、營衛生成之圖解
(一)圖69之說明:介紹成無己與黃元御之營衛觀
(二)圖70之說明:吳鞠通論溫邪入肺酉金、火克金,而逆傳心包  
(三)圖71之說明:論營衛之生成與會合
(四)綜合論述營衛開闔之深淺

第六章  形氣學之臨床應用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脈 診
一、中醫脈診科學化之接觸,古今之驗證
二、現代脈診在中醫臨床應用意義之概況
三、形氣陰陽之脈診要義
(一)以現代脈學生理現象淺釋中醫之脈診陰陽
四、持脈判別陰陽,以明臨證標之急、本之緩
(一)外感六淫乃標證,其主要變化為六脈皆浮盛而以明邪之在表
(二)脈有上、下、來、去、至、止,以別形氣之陰陽虛實 
(三)自陰搏陽別之妊娠脈,了解「上者為陽、下者為陰」之意義
(四)來疾去徐,來徐去疾之上下虛實臨證指感,以明「來、去」之義
(五)「至、止」之脈應四時,言疾病有勝復之變化
(六)以滑壽論脈之「舉」法,了解整體之脈象  
五、上、下和內、外之氣運抑鬱不通
(一)《內經》上下內外脈法之原文探索 
(二)鬱證脈法之學習目標
(三)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
(四)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
(五)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
(六)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
第三節 客氣加臨主氣之上,人體感應為四時感冒之範式
一、論客氣傷人之形氣,成傷寒或溫病
二、客氣加臨於厥陰風木成春生之氣
(一)客氣加臨厥陰春之氣,成無己《圖解運氣圖》解
(二)風木太過而傷太陽之表,或溫病初起而犯肺氣
(三)傷風感冒有太陽中風與傷寒之常用處方
(四)傷風感冒有溫病初起犯肺之常用處方
(五)綜述傷風感冒之臨床範式及治方
三、客氣加臨於少陽相火之上成夏暑
(一)客氣加臨少陽相火成夏之氣,成無己《圖解運氣圖》解
(二)夏季風暑熱過盛而傷人之元氣,或夾濕而成暑濕之證 
(三)外感傷暑,濕行其中之辨治及臨床常用處方  
(四)綜述傷暑,夾濕之臨床範式及治方  
四、客氣加臨於陽明燥成秋金之氣 
(一)客氣加臨陽明成秋金之氣,成無己《圖解運氣圖》解  
(二)酉金收藏太過而成秋燥,燥火易傷肺氣
(三)綜述燥傷肺金之臨床範式及治方
第四節 病例三則 
附錄  肝位、肝氣與脈法言左升右降系統觀
一、東方風木、肝生於左之位源自《河圖》、《洛書》
二、劉河間以脈論氣,人身左陽右陰,氣自左升而右降,解千古之謎
三、論人身經氣自左而右之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