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5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寂靜之道: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
寂靜之道: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寂靜之道: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

作者: 希阿榮博堪布
出版社: 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 2012-10-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揭開藏人精神保持愉悅的秘密
  未出版前,就在萬千讀者間熱傳,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雄踞當當網佛學新書熱銷榜,出版一周即緊急再刷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虛偽、是非顛倒,遇到惡意挑釁和欺侮,
  心裡還是要記得一個道理:愛護自己最好的辦法是對人對事豁達和寬容。
  我們的身體不僅因為細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壞,
  更重要還有不健康的精神狀態。
  悲傷、憤怒、憂慮在破壞內心安寧的同時也傷及內臟經脈,
  血肉之軀哪裡經得起這樣頻繁的損傷?

  倘若不能止息內在的負面情緒,
  我們與他人,與周遭環境的矛盾衝突,不會止息。
  發現自己身陷矛盾和爭鬥中時,看看自己的心!

  每天讓自己的心安靜片刻,單純地去聽、去看、去感受。
  不要被情緒推著到處亂跑,轉過身正視它們,
  看它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

  ■ 獲得喜悅和自在
  《寂靜之道》這本書收錄了希阿榮博堪布對現代人的困惑和煩惱所做的開示,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出發,按照現代人的生存環境和思維方式,走入人們的內心世界;並從一個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讀該如何對待寶貴而短暫的生命,如何面對煩惱重重的生活,自己找到解決困惑的方法,在生活中獲得喜悅和自在。

  ■ 解答疑問和誤區
  《寂靜之道》這本書不但涵蓋了「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樣的終極命題,也包括了對治負面情緒、處理人際關係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對有興趣了解佛教的讀者,這本書也完整介紹因果、緣起等基本理論以及修行的內容、方法,並解答了在修學佛法過程中常見的疑問和誤區。

  ■ 找到解決困惑的方法
  希阿榮博堪布的寂靜調柔,可以感動人心,雋永智語,可以激勵人心,讓人們在世俗生活的責任和壓力中,保持內心的優雅與喜悅。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卷有益,任何讀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決自己困惑的方法。

  ■ 讓心靈如沐陽光清風
  多數人工作生活節奏緊張,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這本語錄體的書,可以供讀者在茶餘飯後或者等人、乘車、睡前的零散時間翻閱,每天讀兩三則。當你信手翻開,躍入眼簾的那幾個字、那一段話,恰好能解答你的一個困惑,或者讓你的心靈感受到一縷陽光、一陣清風,這便是我們最大的歡喜。

作者簡介

希阿榮博堪布

  1963年生於四川甘孜德格縣,是當今藏傳佛教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頗具影響力的弟子之一。

  二十餘年來,他不辭辛勞地赴海內外各地弘揚佛法,發起、組織規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類共修活動,以正式授課、現場開示、發表文章等多種形式接引、指導佛教弟子聞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內外佛子的尊敬和喜愛。由部分發表文章結集出版的《次第花開》,自問世以來一直是佛教類書籍中的暢銷書。《寂靜之道》為其第二部著作。

  1995年,在甘孜德格玉隆地區建立了扎西持林閉關中心,為藏族僧侶開設系統完整的佛教課程,並為在家眾提供各種修行的便利條件。欲了解更多希阿榮博堪布的資訊,請登錄菩提洲網站:www.ptz.cc

  堪布: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後舉凡深通經典之喇嘛,而為寺院或扎倉(藏僧學習經典之學校)之主持者,皆稱堪布。擔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格西學位的高僧


目錄

第一部 四法印
精神之道3
痛苦8
四聖諦 8∕諸受是苦 9∕六道輪回 11∕娑婆世界 13
無常16
執著 16∕諸行無常 19∕諸法無我 21
空性24
緣起性空 24∕因果 25∕快樂 28∕涅槃 30

第二部 修行綱要
皈依35
皈依 35∕戒殺茹素 41∕祈禱 45∕善良 48
出離53
出離心 53∕放下 60∕死亡 64∕暇滿人身 70
別解脫75
居士戒 75∕八關齋戒 81∕出家 83
愛85
大乘小乘 85∕菩提心 87∕愛自己 91∕你我他 93
願菩提心97
四無量心 97∕慈愛 98∕悲心 99∕喜樂 103∕平等舍 105∕如母有情 106
行菩提心110
願與行 110∕佈施 111∕持戒 112∕忍辱 113/精進 115∕禪定 116∕智慧 118∕菩薩戒 119
三殊勝123
三殊勝 123
謹慎取捨133
因果不虛 133∕十善十惡 134∕煙酒過患 138∕僧財 141
金剛乘144
金剛乘 144∕傳承 145∕灌頂 147∕密乘五戒 148∕會供 164
往生西方167
極樂世界 167∕淨土法門 168∕法王的心願 171∕往生四因 173∕五無間罪 175∕謗法罪 177
聞思修184
聞思 184∕恭敬求法 188∕道次第 192∕勤修行 195
積資淨障201
本尊 201∕懺悔 204∕頂禮 207∕共修 208∕供養 209
大圓滿213
大圓滿 213∕寧瑪之光 216∕龍欽寧提 218∕大圓滿前行 222∕普賢上師言教 229
上師瑜伽232
喇嘛欽 232∕視師為佛 236∕上師瑜伽 238
紀念法王245
無盡藏 245∕金剛舍利 249∕思念 251

第三部 六度萬行
放生259
眾生平等 259∕護生放生 262∕普賢放生組 268
公益273
慈善 273∕環境保護 276∕災難 276
僧團279
和合僧團 279∕活佛 283∕紮西持林 285

附錄
一新年寄語293
二給聰達喇嘛的一封信299
三問與答303
四生命這出戲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