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32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從印度佛學到中國佛學:楊惠南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
從印度佛學到中國佛學:楊惠南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
上一张
從印度佛學到中國佛學:楊惠南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
下一张
prev next

從印度佛學到中國佛學:楊惠南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

作者:
出版社: Airiti Press Inc.
出版日期: 2011-07-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2.30
本店售价: RM81.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慶賀著名佛教學者楊惠南先生七十大壽的論文集作。書中收錄林義正、林鎮國、林朝成、杜保瑞、蔡耀明等名教授的論文,同時採集楊惠南先生弟子輩所撰寫之著作。

  書中十五篇論文探及印度佛學暨中國佛學的重要課題,例如「禪」、「無常」、「道理」、「自性」、「時間」、「言說」、「思維」、「淨土」、「實相」、「佛身」、「心身安頓」,等等,洵能增進閱讀者對於佛教學理的更深認識。

  楊惠南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後留任台大哲學系教授逾三十年,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退休後轉向文藝創作,並曾出版詩集及小說集。專長領域為三論宗哲學、禪宗哲學、天臺宗哲學、臺灣佛教、印度哲學史。著有:《六祖壇經》、《佛教思想新論》、《龍樹與中觀哲學》、《吉藏》、《佛教思想發展史論》、《惠能》、《當代佛教思想展望》、《印度哲學史》、《禪思與禪詩—吟詠在禪詩的密林裡》等。

作者簡介

杜保瑞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何照清

  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建德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朝成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林義正

  臺灣大學哲學系榮退教授。

林鎮國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邱敏捷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

洪嘉琳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耿 晴

  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平坤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陳嘉璟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蔡耀明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劉嘉誠

  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趙東明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嚴瑋泓

  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目錄

序 i

作者簡介 ii

祝壽散文
惠我良多──感恩楊惠南老師..............................................劉嘉誠 vii
飛越在理性與感性之上──向楊惠南教授致敬................................陳嘉璟 ix
楊柳春風,詩文皇皇──為詩皇楊風賀壽....................................林建德 xii
往事煙雲──我所認識的楊惠南老師........................................陳平坤 xiv

學術論文
論《阿含經》中「無常即苦」之命題........................................洪嘉琳 1
龍樹與休姆對有神論的批判之比較研究......................................劉嘉誠 39
從《中論》的對反詞組析探其思維理路......................................林建德 87
「迦羅」(Kala)或「三摩耶」(Samaya)?──以「時間」議題論《大智度論》批判實在論的哲學問題......嚴瑋泓 125
邏輯或解經學──初期大乘瑜伽行派「四種道理」理論性格之探究............林鎮國 175
在解脫學脈絡下的佛身論──以《攝大乘論》為中心之探討....................耿 晴 205
僧肇〈不真空論〉的實相哲學....................陳平坤 239
《壇經》研究方法的反省與拓展──從《壇經》的版本考證談起..............何照清 311
從《瑜伽論記》析論〈真實義品〉「離言自性」的語言哲學及對「說一切有部」語言觀的批判................趙東明 341
華嚴宗形上學命題的知識意義.................杜保瑞 391
儒理與禪法的合流──以大慧宗杲思想為中心的考察..........................林義正 425
自然與自性──論北宋自然禪偈中的時空感知及其作用........................陳嘉璟 453
巴壺天對「禪公案」的詮釋.....................邱敏捷 485
佛教走向土地倫理──「人間淨土」的省思....................林朝成 507
佛教禪修做為心身安頓──以基礎觀念與關鍵概念為線索......................蔡耀明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