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当代思潮/哲学 > 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
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
上一张
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
下一张
prev next

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

作者: 黃麗生
出版社: 台灣大學出版
出版日期: 2012-03-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40
本店售价: RM33.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匯聚了各種「邊緣」與「非漢」儒學的面貌與課題,凸顯了從地域、族系或社會階層等不同「邊緣」與儒學關聯的多樣性。其探討主題,就地理意義的邊緣來說,包含日本、琉球、內蒙古、臺灣、東南亞等地的儒學;範圍所及從中國到域外,從內陸到海洋。就族系意義而言,從臺灣、海外的漢人到域內外非漢民族。就社會意義的邊緣而言,則涉及耶穌會士、中國天主教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移民與臺灣的常民生活。就思想意義的邊緣來說,除了日、琉以及蒙古等非漢民族之不同層面的儒學受容與轉化問題外,亦包含臺灣、東南亞等漢人海洋移民社會有別於中原主流儒學的發展過程與效應。這些論文的內容,多同時涉及不同層面意義的「邊緣性」,體現本書從「核心∕邊緣」、「漢∕非漢」的理論意義,以及以豐富「邊緣」意涵開發儒學議題的構想。

作者簡介

黃麗生

  原籍廣東合浦,1956年生於臺灣苗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早年從事社會經濟史、蒙古社會文化史研究,晚近則涉及邊緣與非漢等儒學非主流課題以及海洋文化相關研究。著有《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1912-1937)─從公共工程看民初社會變遷之個案研究》、《從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論阿勒坦汗傳的撰史意識》、《蒙古意識與中國認同的糾葛》、《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等專書,以及〈近代內蒙古人民的生活圖像〉、〈清代臺灣儒學邊緣位格的構成─以渡臺仕儒的朱子論題為中心〉、〈海外離散的華人□儒教□變容〉、〈日帝時期韓儒朴殷植的開化意識與陽明學〉等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