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閱讀白靈
閱讀白靈
上一张
閱讀白靈
下一张
prev next

閱讀白靈

作者: 黎活仁,楊慧思,楊宗翰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2012-08-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50.00
市场价格: RM100.00
本店售价: RM88.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論集收錄論文可分幾大類:

  一、中國傳統文學理論,以詩話詞話為大宗,如果能夠像巴赫金化腐朽為神奇,亦可以光照四海。

  二、其次是西洋古典主義到新批評,諸如崇高、移情、審美,以致新批評的反諷、悖論、仍有其生命力,這次也有林餘佐、羅文玲(一部分)之作;巴什拉與容格原型,較為接近,這次論文有蕭蕭、黎活仁、韓紅豔、雷亞東、余境熹(《五行詩》)諸作。

  三、由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有余境熹、王蓉、吳燕南、李燦、周思諸作。

  四、語言學方面如方環海∕沈玲、余境熹(音樂美)之作。

  五、哲學如中國哲學和現象學,這次有劉益洲、紀明宗之作。

  六、生態文學有沈玲∕方環海、韓紅豔、蔡明原(後二者內容實在不只生態問題)諸作,《詩的瞬間與狂喜》抱怨人們太重視作家生平,這兩三篇可能較多提及生平。

  七、兒童文學,如夏婉雲之作。

  八、新詩教學,如楊慧思之作。

作者簡介

白靈

  本名莊祖煌(Tsu-Hwang CHUANG),原籍福建惠安,一九五一年生於台北萬華,美國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碩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一九八五年創辦《詩的聲光》,一九九二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過五年的主編。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創世紀》詩創作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新詩金典獎等十餘項。

  出版有詩集《後裔》(1979)、《大黃河》(1986)、《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1993)、《白靈.世紀詩選》(2000)、《白靈短詩選》(2002)、《愛與死的間隙》(2004)、《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2007)、《白靈詩選》(2008)、《五行詩及其手稿》(2010)、《昨日之肉》(2010);童詩集《妖怪的本事》(1997)、《台北正在飛》(2003),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1989),《白靈散文集》(1998)、《慢.活.人生》(2007),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1991)、《煙火與噴泉》(1994)、《一首詩的誘惑》(1998)、《一首詩的玩法》(2004)、《桂冠與荊棘》(2008)等,編有《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可愛小詩選》、《新詩二十家》、《新詩三十家》、《新詩讀本》等十餘種。建置有「白靈文學船」、「象天堂」、「在歲月中,浮出一座芹壁村」等九種網頁(www.cc.ntut.edu.tw/~thchuang/index2.htm)。

黎活仁(Wood Yan LAI)

  男,一九五○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等數十種。

楊慧思(Wai Sze YEUNG)

  香港「藍葉詩社」秘書長,香港「散文詩學會」副會長,臺灣《秋水詩刊》同仁。香港大學教育碩士,現為香港大學博士研究生。曾獲香港大學頒發「新詩 教學獎」、「臺灣十大詩人研究成就獎」,二○○七年世界詩人大會頒授「新詩創作金獎」,二○○八年獲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頒發「傑出成就獎」等。出版詩集《詩@情》、《四葉詩箋》、《失落的季節》,主編詩畫集《詩情畫意》及《藍色翅膀》,微型小說集《藍色季節》,新詩教材《新詩創作教與學》。

楊宗翰(Tsung Han YANG)

  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靜宜大學中文系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現為龍圖騰文化企畫經理,東吳大學中文系、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兼任講師。著有評論集《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詩合集《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編有《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Ⅱ》(詩卷、評論卷)、《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家》、《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等。


目錄

白靈:序一 誰能拉著天空奔跑
黎活仁:序二
楊慧思:序三

巴什拉詩學的分析
黎活仁:上升與下降──白靈與狂歡化詩學
蕭蕭:炎上作苦──論白靈詩與火的屬性
雷亞東:孤獨感與童年的夢想──以巴什拉詩學分析白靈的想像力

美學分析
沈玲、張曉琴、方環海:論白靈詩歌中的生態倫理意識
劉益洲: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林餘佐:抒情式批評在現代詩評論的運用──以白靈詩為例
蔡明原:想像與經驗的辯證──白靈現代詩作中的土地圖像
王蓉:白靈詩與「老莊思想」的互文聯想
吳燕南:曲折延宕的詩性空間──論白靈詩歌的「延緩」現象
韓紅豔:戲謔與荒誕:一種反諷的人性拷問──白靈詩歌中「審醜」的批判意識

童詩 文學批評 新詩教學
羅文玲:胸中自有浩然氣──論白靈《一首詩的誕生》之藝術創造工程
陳政彥:科學與詩的交會之處──白靈詩學研究
夏婉雲:自然與人為──白靈童詩中的幾種時間
楊慧思: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對新詩教學的啟示──以白靈的新詩為例

語文修辭
方環海、沈玲:節奏認知與詩歌文本的韻律構建──以白靈的五行小詩為例
余境熹:論重複與白靈短詩音樂美──以《白靈短詩選》為中心
余境熹、李燦:互文網路與詩化語言──白靈詩歌初探
余境熹、周思:白靈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接收延緩」詩學建構嘗試
紀小漾:矛與盾的熔爐──從「太極」角度試探白靈的詩學建構
余境熹: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白靈「五行詩」VS阿茲特克史──誤讀詩學系列之六

白靈:白靈寫作年表
蔡明原:白靈研究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