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收藏/鉴赏 > 電影夾心爵士派
電影夾心爵士派
上一张
電影夾心爵士派
下一张
prev next

電影夾心爵士派

作者: 陳榮彬
出版社: 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08-03-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50
本店售价: RM33.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電影遇上爵士》改版新書。

為什麼爵士樂與電影的淵源最深厚?
爵士樂的「聲音」跟電影的「影像」又有何緊密關聯?

  透過《棉花俱樂部》、《菜鳥帕克》、《黑潮麥爾坎》、《賭國風雲》、《樂士浮生錄》等40部不同類型的電影,讓您徹底了解爵士樂的類型與發展歷史。

  電影配樂大師伯納.赫曼(Bernard Hermann)曾說:「音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接著劑』,幾乎和攝影一樣重要。」而與電影淵源最深厚的,就是「爵士樂」。

  從1927年的《爵士歌手》開始,「爵士樂」就成為電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劇情與爵士樂壓根兒沒有任何關係,導演也不忘在電影中播放幾首爵士樂插曲。

  雖然,爵士樂總被人認定是雅痞與菁英文化的象徵,但爵士樂其實是美國南方文化在二十世紀初,經過長期孕育而發展出的一顆豐美果實。它象徵著潛藏在美國社會與歷史中的緊張關係——特別是有關種族的矛盾。它的音樂形式處處讓人感到驚奇,但是只有熟知其背景的人,才嚐得出箇中苦澀但絕美的滋味。

  為什麼光影可以揮發出「爵士原味」?爵士樂的「聲音」跟電影的「影像」又有何關係?浸淫、研究爵士樂十多年的陳榮彬,將帶您從電影的角度,充份品味、發現經典爵士樂的精采演出。

作者介紹

陳榮彬

  1973年生,政大哲學系碩士,目前就讀輔大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興趣為「非裔美國作家的爵士文學」與「文學批評」。曾任康寧醫專講師,長期於《都會搖擺》與博客來網路書店撰寫爵士樂評。譯作包括:《奴隸、電影、歷史》(左岸)、《永遠的都柏林人:喬伊斯的流幻之旅》(左岸)、《繪畫與眼淚》(左岸,曾獲選《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以及《隊友情深:紅襪四人組 最後擊掌》(遠流)。電子郵件信箱與MSN帳號:cooljazz73@hotmail.com,歡迎意見交流與指教。


目錄

前言  在光影中揮發的爵士原味:從電影的角度看爵士樂

第一部  大樂隊搖擺爵士樂(Big Band Swing):1920?1940
    ——屬於爵士樂的浮華年代

第一章  醇酒與爵士樂的日子
    ——追想「棉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
第二章  美國中部的爵士風雲
    ——「堪薩斯情仇」(Kansas City)與爵士音樂史
第三章 名導眼中的爵士年代
    ——伍迪.艾倫的自傳電影「那個年代」(Radio Days)

第二部  咆勃爵士樂(Bebop):1945年以後
    ——戰後爵士樂的鉅變革命年代

第四章  如暴風一般席捲人間的咆勃爵士樂
    ——從「菜鳥帕克」(Bird)與「紐約,紐約」看美國社會
第五章  爵士樂手入侵歐洲
    ——亞特.布萊基(Art Blakey)與戴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的歐洲電影經驗

第三部  酷派爵士樂(Cool Jazz)、硬式咆勃(Hard Bop)、「調式爵士樂」(Modal Jazz):1950年代
         ——爵士樂的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黑暗王子」的電影音樂語彙
         ——麥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的「酷派爵士樂」、「硬式咆勃」與「調式爵士樂」
第七章 「酷派」中的浪漫天王
    ——史坦.蓋茲(Stan Getz)用薩克斯風征服影

第四部  融合爵士樂、前衛爵士樂、巴莎.諾瓦與靈魂爵士(Jazz Fusion, Avant-garde Jazz, Bossa Nova and Soul-Jazz):1960年代
    ——百花齊放的多元爵士年代

第八章  將搖滾樂收編旗下的「融合爵士樂」
    ——邁爾斯.戴維斯再掀風潮,爵士樂起死回生
第九章  突破一切禁忌的「自由爵士樂」
    ——歐涅.柯曼(Ornette Coleman)與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銀幕身影

第五部  一九八○年代以後:爵士樂如何被融入電影中?
    ——「當代爵士樂」(Contemporary Jazz)、「後咆勃爵士樂」(Post-bop)、「民謠爵士」(Folk-Jazz)與好萊塢電影
第十章  橫跨爵士與流行樂壇的新勢力:電影配樂大師大衛.古魯辛的「當代爵士樂」
第十一章  「後咆勃爵士樂」與黑人爵士精神:如果你無法這樣玩爵士樂,那表示你不夠「黑」
     ——史派克.李的電影與爵士樂
第十二章  威斯康辛的天空下:吉他大師派特.麥席尼(Pat Metheny)的「民謠爵士」技法

第六部 爵士音樂史的尾聲?——一九九零年代末期風迷全球的「非洲-古巴爵士樂」(Afro-Cuban Jazz)
第十三章  古巴樂手的傳記電影:追尋哈瓦那的歷史記憶與音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