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
上一张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
下一张
prev next

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

作者: 林幸謙,千野拓政,王羽,王曉鶯等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2-07-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50.00
市场价格: RM115.40
本店售价: RM101.6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現代∕性與系譜:從文化解讀到重寫文學史
  身體與情慾修辭:從《色,戒》到《小團圓》
  超越與間∕離:從翻譯詩學到電影美學
  延∕異與散播:從作家∕作品對話到張學演繹

  本書收錄的38篇專文,發表於香港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以「傳奇.性別.系譜」為主題。全書以張愛玲系譜建構發掘張學多義性符碼與敘事體系,闡發其所隱含的多重符號空間與隱喻,為當代學術作出具有創見的研究成果。這是一場以解構與建構視野為角力的文學、歷史、文化、社會與其他媒體與文類對照的學術舞會,各種體系交錯、相互傾軋的文學與學術鑽研。在間離與超越的批評語境中,從文學修辭到學術對話,乃至薩依德所指的「想像的地理」(Imaginative Geography)概念,涉及了眾多不同群體所熟悉與不熟悉的思想建構與學術探究的邊界。

  類似商業巿場中的所謂文化中介,本次張愛玲紀念活動或許也具有扮演學術界與文學界的文化中介功能,試圖建構張愛玲學乃至當代文學研究的模式,以及主題、理論與論述等結構的模式探索。結合歷史與社會文化資源進行多元交叉跨越的系統論證與歷史評價,為未來開拓新的發展思路,值得當代學術界重新深思與解讀。

編者簡介

林幸謙

  祖籍福建永春人,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和女性文學,評論專著有《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和創作《叛徒的亡靈》、《原詩》等數種。曾獲時報文學獎甄選首獎及評審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推薦獎、花蹤推薦獎及佳作獎、吳魯芹散文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散文首獎等。

作者簡介

千野拓政

  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中文系)。

王羽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

王曉鶯

  華南師範大學外文學院講師,翻譯學博士。

古遠清

  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台港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池上貞子

  日本跡見學園女子大學教授。

朱妍紅

  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文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朱崇科

  廣東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教授。

呂文翠

  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邵迎建

  日本德島大學綜合科學部教授。

李婉薇

  香港嶺南大學高級授課導師。

周英雄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國立中正大學與交通大學,並兼任院長、副校長和講座教授。

河本美紀

  日本長崎衛斯理公會大學現代社會系講師。

金良守

  韓國東國大學校中文系副教授。

林幸謙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

姚玳玫

  中國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陳子善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倪文尖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教研室副教授。

馬春花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陳麗芬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符立中

  作家、樂評家。

莊宜文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麥欣恩

  筆名麥浪,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講師。

許通元

  現任南方學院馬華文學館主任,南方學院圖書館副館長,《蕉風》編委會主席暨執行編輯。

張曼

  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副教授,碩士導師。

許維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彭雅玲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所教授。

楊佳嫻

  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萬燕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董麗敏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常務副系主任。

鄭滋斌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

蔡登山

  《作家身影》紀錄片的製片人及編劇、秀威出版社總編輯。

盧應初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羅秀美

  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蘇偉貞

  成功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所副教授。

龔剛

  澳門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

秦賢次

  明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協理、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公司水險委員會主任委員。


目錄

林幸謙 緒言 後張愛玲時代

專題演講
周英雄 驚訝與眩異:張愛玲的他鄉傳奇
陳芳明 我們的張愛玲

現代∕性與系譜:從文化解讀到重寫文學史
倪文尖 「輕性知識分子」與張愛玲:中國現代性問題的一個側面
朱妍紅 瞬間與永恆:談張愛玲小說的現代性
盧應初 市儈.現代.性:佟振保與都市俗眾文化解讀
李婉薇 娜拉在尋找什麼:略論張愛玲在女性文學系譜上的位置
呂文翠 五詳《紅樓夢》,三棄《海上花》?:張愛玲與中國言情文學系譜的斷裂與重構
馬春花 發明張愛玲、重寫文學史與後革命中國
林淑貞 遮蔽與彰顯:〈紅玫瑰與白玫瑰〉男性書寫中的對蹠性
董麗敏 「性別化」張愛玲:一種文化政治的解讀

身體與情∕慾修辭:從〈色,戒〉到《小團圓》
朱崇科 身體、身分與「身影」(再現):重讀張愛玲〈色,戒〉
千野拓政 間諜的命運:試讀〈色,戒〉,小說和電影
麥欣恩 〈半生緣〉與〈色,戒〉中動情之關鍵:從時間與空間看情愛之敘述
彭雅玲 性愛論述與權力的關係:從張愛玲〈色,戒〉到李安《色.戒》(未到)
金良守 作為國族空間的「舞臺」:論《色.戒》
陳麗芬 童言流言,續作團圓
楊佳嫻 才子佳人變形記:從〈五四遺事〉到《小團圓》
黃念欣 「考」與「老」:從語源學與晚期風格論張愛玲《小團圓》的擬真策略
林幸謙 《小團圓》的情∕慾與敘事建構

超越與間∕離:從翻譯詩學到電影美學
陳子善 范思平,還是張愛玲?:張愛玲譯《老人與海》新探
張曼 文學性堅守:翻譯由意義的傳達到詩意的探索──以張愛玲自譯小說The Gold Cangue 為例
羅秀美 張愛玲的「翻譯」文學:試論她如何以「翻譯」傳播並接受他者∕自我的華文小說
王曉鶯 張愛玲英譯《海上花列傳》的女性主義翻譯詩學
許通元 成也愛玲,敗也愛玲:論張愛玲小說跨文本性的銀幕電影
符立中 張愛玲的電懋時代
河本美紀 《國際電影》中的張愛玲
莊宜文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半生緣》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龔剛 吹開變態倫理的迷魂香:從張愛玲的一則影評審視其兩性觀

延∕異與散播:從作家∕作品對話到張學演繹
蔡登山 張愛玲「上海十年」(1943-1952)與其他作家交往初探
池上貞子 上海時代與張愛玲相關的日本人:池田篤紀與阿部知二
邵迎建 女裝.時裝.更衣記.愛:張愛玲與恩師許地山
鄭滋斌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對張愛玲〈中國人的宗教〉的影響
姚玳玫 介入世界的兩種方式:《丁玲》與《對照記》對讀
許維賢 借「張」還魂,「癖」字當頭:李天葆對張愛玲的操演
古遠清 國民黨中央黨部為什麼不認為《秧歌》是「反共小說」
蘇偉貞 連環套:張愛玲的出版美學演繹:以1995年後出土著作為文本
萬 燕 生命有它的圖案:評張愛玲的幾組圖畫
王 羽 從塵埃裡開出花來:析辨張愛玲的虛無與感念
秦賢次 胡蘭成生平與張愛玲關係考釋

作者簡介
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