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上一张
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下一张
prev next

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作者: 堪千.創古仁波切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09-08-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50
本店售价: RM33.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當今藏傳佛教大禪師創古仁波切,給大家心靈的第一堂課。

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求快樂,但快樂在哪裡?
你的心靈導航系統是否已經對著快樂精準定位了?
創古仁波切告訴你,如何轉動心念導航器,航向真正的快樂!

佛陀說:達到真正及持久的快樂方法,並不是汲汲營營地往外追求,
而是要如理如法地依循正道,並藉由禪修不斷地審視自心。

  這是一本堪千.創古仁波切教導所有的人如何去追求真正快樂的書,其關鍵就是開始學習透過四種思惟來觀修轉化自己的心。

  「轉心四思惟」,又稱四正觀或迴心四法,既是開啟快樂的源頭,也是佛教三乘共修的四種基礎法門,其精要的概念如下:

1. 人身難得

  我們的身體因為兩種理由而被稱為「珍寶」:一是我們擁有所謂的「八有暇」,二是「十圓滿」。八有暇即八種自由,而十圓滿就是使八有暇發揮最大作用的一切必要的順緣。這種人身非常地罕有、非常地珍貴。

2. 死亡無常

  「無常」是生命本具的特性;我們的生命隨時都會改變、隨時都會毀壞。我們應該善用無常的觀修方法,深入觀察周圍的一切如何改變,並覺知死亡的確定性。再藉由修持的力量,克服伴隨無常而來的任何困難。

3. 業報因果

  業力是組成「因果關係」的元素,也就是個人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行為所引發的結果的集合,會主導現在及未來的經歷。瞭解業力時,我們就會明白如何創造快樂的因緣條件(廣積善行),及滅除痛苦的因緣條件(避免惡行)。

4. 輪迴過患

  輪迴是苦的法教指出輪迴六道本具的各種痛苦,幫助我們產生出離輪迴的決心。輪迴是苦的法教同時也指出脫離六道的基本方法:審察自心、離棄十不善業和奉行十善業。這樣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超越一切痛苦的恆常之樂。

  創古仁波切說:每一位眾生都有自己的問題及煩惱。有時候,我們或許會想說:「啊!我知道那裡出差錯了。這是我特有的痛苦,這是我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些問題是一切眾生都具有的。生於輪迴的每一位眾生都有痛苦,因為痛苦是輪迴本具的特質。

  所以,如果想要超越痛苦,我們必須做很多的準備功夫。這些準備功夫也就是進入佛陀的法教之門「四共加行」。「共」含有「尋常」或「一般」、「平凡」的意思;「加行」意指趣入佛法的預備法,包括思惟人身難得、死亡無常、業報因果、輪迴過患。創古仁波切說:「它們是每個人都看得見並能了解的一般法,是平凡人都能證見的觀念。只要仔細地加以思考,任何人都能瞭解無常、業力或輪迴之苦。我們絕對不能只著眼於短期的無苦之需,也不能只期求稍稍的改善。我們必須依止佛法,徹底斬斷苦因、廣植善因,而尋求長期的無苦之樂。」

  創古仁波切透過生活中實際的範例引導讀者進入每一個課題的禪修,徹底思惟轉心的四個法門,使我們的心真正地離開煩惱,並能夠看清現實,航向真正的快樂。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痛苦,就不要再四下去尋找世俗的偏方,而要在佛法之中尋求究竟的解脫,帶領你超越痛苦,永離痛苦。

作者簡介

堪千.創古仁波切 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是噶舉傳承的大師之一,學養與實證兼具,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推崇。當今的第九世創古仁波切誕生於1933年,4歲時,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及第十一世泰錫度仁波切所認證。

  7歲至16歲這段期間,仁波切專注於傳統的藏文教育,學習文法、詩歌、星象等科目,記誦經典,並修學各種法會儀軌。之後,他追隨各派學者及大師,深入研學佛教哲理、邏輯、辯論,精通經續論典,並致力實修及禪定閉關。

  22歲時,仁波切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授予比丘戒。33歲時,仁波切順利通過藏傳佛教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專研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由尊勝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授予藏傳佛教最高的格西學位,正式認定為藏傳佛教四大傳承(寧瑪、格魯、噶舉及薩迦)的合格導師。之後,大寶法王尊奉他為「三藏總持師」,任命他為那瀾陀佛學院院長及隆德寺住持,並指派他擔任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目前,仁波切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

  堪千.創古仁波切的藏、中、英著作甚多,弘法足跡遍及歐、美及亞洲各地,利益各地佛弟子,不分顯密,有教無類。

譯者簡介

帕滇卓瑪

  .私立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

  .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博士。

  .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兼任講師暨協同研究計畫主持人。

  .任職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系及東亞研究中心近十年,從事應用人類學之教學、比較醫療系統與飲食文化之研究、跨文化管理研究計畫之發展與管理。

  .1994年正式皈依三寶後,潛心修學佛法,為多位仁波切口譯灌頂及開示,並從事英文佛教著作之中譯工作。


目錄

【作者序】

【前言】修心──修持佛法
.為何要修持佛法?
.藏傳佛教的修行次第

第一章 珍貴人身

一、將心轉向佛法
.第一項禪修,思惟人身難得
.三寶功德

二、瞭解暇滿人身
1. 遠離八無暇 .遠離八無暇
2. 遠離十六逆緣
.遠離八逆境
.遠離八心障
摘要一
3. 具足十圓滿
.自圓滿
.他圓滿
.三大劫千佛
.三轉法輪
摘要二

第二章 死亡無常

一、 瞭解生命的本質

二、 無常的觀修
.第二項禪修,思惟死亡無常
摘要

第三章 業報因果

一、 瞭解行為的因果關係
.什麼是業力?

二、 十惡業
1. 身惡業
2. 語惡業
3. 意惡業
.人的惡業有哪些?

三、 十善業
.如何修持十種善業呢?
摘要

第四章 輪迴過患

一、 下三道
1. 地獄道
2. 餓鬼道
3. 畜生道

二、 上三道
.什麼是和合物定律?
1. 天道
2. 阿修羅道
3. 人道
.輪迴六道的痛苦
摘要

結語
.轉心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