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審議民主

審議民主

RM60.90

談論式民主

談論式民主

RM60.90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政治 >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上一张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下一张
prev next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作者: 約翰.蓋斯提爾(John Gastil)、彼得.列文(Peter Levine)
出版社: 群學
出版日期: 2012-06-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9.20
本店售价: RM60.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民主需要我們不斷對話。」

  我們該把未來交給誰?公共政策可以脫離黑箱作業的宿命嗎?

  面對都更、美牛、土地徵收等重大公共議題,到底是誰說了算?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公共決策都交給跑紅白帖的地方民意代表或首長,許多重要的公共政策都在黑箱中被決定,牽涉各種龐大利益,或造成地方威脅的決策,民眾毫無置喙的餘地。其實,公共政策不該是黑箱作業!全民的未來應交由全民決定。所以「審議民主」,是台灣民主深化,往前邁進的重要下一步。

  民主!不是只有投票而已

  當民主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時,我們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公民參與機制?讓抱持不同信念與價值的人,得以展開對話,從聆聽中形成共識,產生更好、也更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新一波民主運動已在世界展開,「審議民主」就是丹麥、德國、美國、澳洲、巴西等先進各國,突破民主困境的新出路。

  這本《審議民主指南》就像是一本「民主旅遊書」,透過世界各地以「審議民主」精神發展出來的各種公民參與模式,邀請讀者分享它們應用於各地公共議題決策的經驗,一同思索民主的實踐與民主的未來。無論是政府官員、地方政府、社區工作者、各級公務員、社運團體、非營利組織、國會助理、有志從事政治工作的人,甚至是社區管委會委員,相信都能從本書獲得啟發。

本書特色

  什麼是「審議民主」?

  審議民主是由丹麥發展出來,逐漸推行到其他國家的民主參與模式。目的是希望專家與非專家、以及不同觀點和立場的人,有機會相互溝通、學習與對話。有別於「專家主導」的主流模式,審議民主會議邀請不具專業知識的公眾,針對有爭議的政策,事前閱讀相關資料,提出他們想知道的問題,然後在公開論壇中,詢問專家。最後,在具備一定知識訊息的基礎上,公民相互討論與辯論,並將他們討論後的公民觀點,寫成正式報告,向社會大眾公布,供決策者參考。

  目前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國家施行審議民主,包括挪威、丹麥、法國、瑞士、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韓國、日本、澳洲、荷蘭、奧地利、紐西蘭等國。

作者簡介

約翰、蓋斯提爾(John Gastil)

  華盛頓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他同時為新墨西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執行調查研究、召集公民會議,以及管理政治倡議。著有《小團體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Small Groups)以及《應大眾要求:透過審議式選舉振興代議民主》(By Popular Demand: Revitalizing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rough Deliberative Elections)。目前研究關注陪審團服務的公民效應、政治文化與審議的互動、團體決策的社會與心理面向。

彼得、列文(Peter Levine)

  馬里蘭大學「公民學習與參與研究資訊中心」副主任,以及哲學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學者。著有四本書,最近期的一本為《新進步年代:邁向公平及審議的民主》(New Progressive Era: Towards a Fair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他目前服務於「審議民主聯合會議」推動委員會,以及凱特靈基金會。同時也是「學校公民任務運動」推動委員會的主席。目前主要關注年輕人的公民參與以及網路的公共性運用。

譯者簡介

劉介修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身分認同多重,以下皆是或以下皆非:苗栗客家後生,前中年期憤青,審議民主學徒,醫療現場勞工,拉丁美洲夢遊者。另譯有《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

陳逸玲

  台大社會系,陽明衛福所,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希望民主能紮根於生活之中。


目錄

譯序∕台灣民主的下一站∕劉介修
審議民主叢書總序∕陳東升(台大社會系教授)
導讀∕多元審議與公民社會∕林國明(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編者、作者簡介
前言 

第一部份  背景
1  (有時)大家愛交換意見的國家:美國公共審議簡史
John Gastil, William M. Keith
2 我們可以從審議民主的實踐中學到什麼?
Mark Button, David Michael Ryfe

第二部份 審議與公共判斷
3   國家議題論壇:促進公共審議的社區網絡
Keith Melville, Taylor L. Willingham, John R. Dedrick
4   選舉審議與公共新聞學
Michelle Charles, Harris Sokoloff, Chris Satullo
5   審議式民調*:從實驗到社區資源
James Fishin, Cynthia Farrar
6   公民共識會議與規劃小組:一般公民的審議
Carolyn M. Hendriks
7   公民陪審團:產生值得信賴的人民之聲
Ned Crosby, Doug Nethercut
8   審議方法的改造與結合:陪審團、民調與論壇
Lyn Carson, Janette Hartz-Karp

第三部份 審議式治理
9   透過線上對話連結公眾與政府
Patricia A. Bonner, Robert Carlitz, Rosemary Gunn, Laurie E. Maak, Charles A. Ratliff
10  二十一世紀城鎮會議
Carolyn J. Lukensmeyer, Joe Goldman, Steven Brigham
11 協作學習及公眾對當地森林的管理權責
Antony S. Cheng, Janet D. Fiero
12 巴西的公共政策及參與
Vera Schattan P. Coelho, Barbara Pozzoni, Mariana Cifuentes Montoya
13 費城水岸的審議式都市規劃
Harris Sokoloff, Harris M. Steinberg, Steven N. Pyser

第四部份 社區與審議文化
14 學習圈:地方審議為審議民主之基石
Patrick L. Scully, Martha L. McCoy
15 e-thePEOPLE.ORG:大型而持續的審議
G. Michael Weiksner
16 民主學習中心:公民力量的所在
Carole J. Schwinn, John T. Kesler, David R. Schwinn
17 歧異與共識:公共審議中動態更新的重要性
Christopher F. Karpowitz, Jane Mansbridge
18 審議式治理:由維吉尼亞州漢普敦而來的學習和啟發
William R. Potapchuk, Cindy Carlson, Joan Kennedy

第五部份 結論
19  公共審議的未來方向
Peter Levine, Archon Fung, John Gast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