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4,9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上一张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下一张
prev next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作者: 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10-12-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學習以慈悲相待,
  彼此更有相連的意識,對共同的人性有更深刻的瞭解,
  更重要的是以此教育我們的孩子,
  這必然能減少當今世界的許多衝突與問題,
  我們也能創造更幸福的個人、
  更美好的社會和更和平的世界。——達賴喇嘛

  人並非生活在真空中──我們生活在社會裡,
  而當今有許多社會缺乏社群意識,疏離冷漠日增,信任受到侵蝕;
  也不時有各種偏見、歧視、暴力、衝突和災難等負面事件發生。
  當世界如此紛擾多變,似乎變成一個越來越不快樂的地方,
  我們還有希望追求真正的幸福快樂和生命意義嗎?
  如果這些社會問題會破壞個人的快樂,我們該怎麼因應?
  要促進社會的改變,個人又有什麼樣的責任、能做出多少貢獻?

  達賴喇嘛一生歷經磨難轉折,但他總是微笑以對,自在沉著的智慧風範令人景仰。

  繼全球暢銷書《快樂》、《工作更快樂》之後,達賴喇嘛再度回應卡特勒博士直接深入的提問,

  探究當前世界各種紛擾的根源,有許多是由於人們缺乏深入的聯結與接觸,而形成偏見與誤解的鴻溝,

  並進一步指引我們轉化固著的觀點、體認共有的人性,
  基於我們的相似而非差異之處,在人與人之間建立深切的情感聯結,
  以務實的認識和包容的態度,培養樂觀、韌性、信任和其他正面情緒,
  以慈悲與同理心作為根本的策略,並採取有效實際的行動,
  持續追求恆久的個人快樂,同時創造長遠的社會幸福。

  最後,我們會發現達賴的訊息是希望,是植基於人性本善的絕對信念,
  以及知道有明確道路可以通往快樂的平和心境。

  【達賴語錄】
  人能關心自己的福利、擁有自我,也同時能把自我認同和關注的範圍擴及到其他人──不是忘掉我們的歧異,而是記住我們的相似處,並給予同樣的注意和重視。

  學習欣賞多元化,真正思考它的價值,研究它的益處。你越能學著欣賞多元化,就會越容易尊重那些不同的人。

  個人的基本看法和動機,一定會影響他如何去因應生活中的逆境、威脅或危險。舉例來說,友善和慈悲的態度能帶來自信感,這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而這就能減少恐懼。

  一旦我們的基本生存需求獲得滿足,快樂就取決於我們的心境,而非外在的環境、情況或事件。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心靈,重塑看法和態度,採取長遠的眼光、彈性的思考,刻意地培養快樂。

  只要放寬視野,就會有更大的希望。你要保持追求崇高目標的希望和決心,在遭遇困難時,只要提醒自己這個目標的價值,就可以讓你懷抱希望和勇氣。

  快樂的人不僅更樂意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是幫助你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促進你自己快樂最好的辦法。獲益的是你,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要別人快樂,必須慈悲;如果你想要自己快樂,也必須慈悲。

  樂觀並不表示你無視於實際的情況,而是你一直保持積極的態度,使你面對任何問題,都能尋求解決方法;不僅從負面的觀點來看,也能找出潛在的益處,尋找其中潛存的正面結果。

  群聚在一起,形成社群聯結分工合作,是人類的天性。如果我們瞭解彼此必須合作,自然會去留意他人的福祉。這能讓我們創建穩定、幸福,也更為和平的社會,結果是人人同享福利。

  缺乏接觸或隔離,就會導致對其他群體的無知,而這種無知會造成刻板印象,也讓我們更加懷疑對方。與其他群體成員友好相處是重要的,不要只把他們視為團體的代表,而要把他們視為個人。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一九三五年七月六日出生於西藏東北部的貧窮農家,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為西藏政教合一領袖,六歲時開始接受佛教僧侶的終身訓練。一九五九年,藏民反抗中國入侵,起義失敗後,達賴喇嘛逃離西藏,流亡到印度的達蘭薩拉。他對於人權、世界和平、人類基本價值觀的不懈努力,在國際間聲譽卓著,曾獲頒多項榮譽和獎項,包括一九八九年諾貝爾和平獎及美國國會金質獎章。

  達賴喇嘛被問及他在生活中的角色,總說自己是「普通的佛教僧侶」。許多人則認為他是當代最重要的精神領袖,世界頂尖的佛教學者與導師。他終年四處旅行奔波,熱切鼓吹他人生中的三個主要承諾:第一,致力於促進基本的人類價值,或是他所謂的「世俗道德」;第二,致力於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的和諧與瞭解;第三,致力於「西藏問題」,在藏人爭取人權、自治和自由的過程中,為他們發聲謀求福祉。無論達賴喇嘛走訪何處,始終真誠呼籲他的聽眾要更仁愛、慈悲、寬容,並承擔普世責任。

  想瞭解達賴喇嘛的最新資訊和動態,請參見:www.dalailama.com

霍華德.卡特勒博士(Howard C. Cutler, M.D.)

  心理學者、暢銷作家和演說家。他與達賴喇嘛合著的《快樂》(The Art of Happiness : A Handbook for Living)、《工作更快樂》(The Art of Happiness at Work)系列叢書,同時由達賴喇嘛的東方佛教觀點和他所代表的西方科學觀點,來探究人類快樂的差異面,已被譯成五十種語言,成為全球暢銷書,獲得熱烈迴響與讚揚。卡特勒博士是研究人類幸福科學的專家,也是正向心理學領域的先驅,經常在全美和世界各地,進行演講、主持研討會及課程,以幫助人們追求更大的快樂、滿足和成功為畢生職志。

  想瞭解更多《快樂》系列叢書的相關訊息和活動,請參見:www.theartofhappiness.com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大外文系畢業,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開闊之路——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5》、《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園長夫人》、《奇蹟的孩子》、《一個外科醫師的抗老秘方》、《行星絮語》、《感官之旅》等書。


目錄

前言 亂世中的快樂之道   霍華德.卡特勒

【第一部】我,我們,和他們
第一章 我對我們
第二章 我和我們
第三章 我們對抗他們
第四章 克服偏見
第五章 極端民族主義

【第二部】從暴力到對話
第六章 重省人性
第七章 暴力的起因
第八章 暴力的情緒根源
第九章 處理恐懼

【第三部】在亂世中追求快樂
第十章 面對亂世
第十一章 希望、樂觀和韌性
第十二章 信任與幸福的交會點
第十三章 用正面情緒建立新世界
第十四章 發現共同的人性
第十五章 同理心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