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管理与领导 > X創新:企業逆轉勝的創新獲利密碼
X創新:企業逆轉勝的創新獲利密碼
上一张
X創新:企業逆轉勝的創新獲利密碼
下一张
prev next

X創新:企業逆轉勝的創新獲利密碼

作者: 亞當.理查森
出版社: 繆思
出版日期: 2011-09-2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許多企業比以前更努力創新,為何只有少數能獲利?
全球頂尖創新顧問公司frog design的成功戰略和創新絕技完全揭露!

  詭譎多變的商戰世界,企業走出產業困境的唯一解答和出路!
  顧客更挑剔,對手更強大,競爭更激烈,問題更複雜,處境更未知……
  你更需要全新升級版的成長獲利方法──X創新!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好評推薦!各大商業媒體和企業領導人一致推薦!
  ◆中文書市首度引進,全球頂尖創新設計顧問公司frog design策略行銷助理副總裁亞當.理查森的最新力作!
  ◆作者結合20年戰術執行與策略思考的實務經驗,發展出一套有效好用的創新流程,成功實現新的商業做法,將產品、軟體與服務整合成為一體。
  ◆深入分析frog design的自身成功經驗,大量以業界領導品牌為案例來說明,如:Apple、Amazon、Clif Bar、Google、HP、IBM、Maxtor、Salesforce.com、Toyota……

  正當臉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人口7億5千萬的社群網站,搜尋引擎巨人谷歌竟也推出社群服務Google+,並迅速掀起狂潮,直逼臉書的龍頭地位。

  正當惠普和宏□仍在爭奪PC和NB市占率世界第一,蘋果引爆的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風潮席捲全球,殺得眾家品牌措手不及,市場大洗牌,惠普甚且宣布分割旗下的PC部門。

  今日的商業世界瞬息萬變,競爭白熱化,充滿破壞式氛圍和棘手問題。而面對產業生態丕變,企業如何因應變局,突破重圍,持續創新是唯一出路。

  然而在商業界,創新是最廣為利用,卻也最被誤解的語彙。以往創新是成功創辦企業、改善消費者生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法,現在卻遭到扭曲,從手段變成目的,定義常常模糊不清,也無法衡量。

  很明顯,創新已經觸礁了。但是問題並非出在創新,問題在於創新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X創新》賦予這些商業問題一個全新等級的定義──X問題,意即:複雜棘手,神祕未知,模稜兩可,充滿挑戰和風險。X問題讓傳統運作方式窒礙難行,但也帶來許多創新的大好良機。

  而想在X問題充斥的世界生存,作者在書中清楚勾畫一個被證明可行,真正有效的創新流程和解決方案──X創新,包括四種方法:融入、匯整、多元、適應。作者利用簡單有力的架構,闡述應該如何利用X問題來強化我們對客戶的深入洞見(融入);如何開創新的優勢(匯整);整合產品、軟體、網路體驗與服務(多元);並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保持靈活敏捷(適應)。

  作者還分享frog design的做法和自身豐富經驗,並以業界領導品牌的成功案例,如Apple、Clif Bar、Google、HP、IBM、Maxtor、Salesforce.com、Zipcar等輔助說明,清楚闡述該如何利用多重觀點了解問題領域,並成功實現新的商業做法、產品與服務,滿足顧客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X創新》挑戰傳統智慧,讓企業明白為何必須在完全了解問題之前,就得開始打造解決方案;以客戶為核心的標準做法如何阻礙了創新的領導力;還有「浪費的」創新其實可以提供更多的效率。面對快速變遷的客戶、市場、競爭對手和科技,《X創新》具體落實了創新流程和方法,是企業追求成長、獲利與差異化的最佳策略指南。

作者簡介

亞當.理查森(Adam Richardson)

  創新設計顧問公司frog design策略行銷助理副總裁,歷任策略、行銷及創意總監。加州藝術大學(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工業設計藝術學士,芝加哥大學跨學科工業設計碩士。在產品開發、互動設計、產品策略、使用者研究等方面擁有20年多元豐富的實務經驗。合作客戶包括:微軟、惠普、英特爾、雅虎、摩托羅拉、Honda、NASA等。定期在《哈佛商業評論》線上雜誌發表關於設計與商業的文章,並在全球各地的論壇和研討會發表演說。除了開課教授設計和使用者研究之外,也在巴黎國立高等工業創意學院與巴塞隆納的那瓦拉大學IESE商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作者官網:www.richardsona.com/ 本書官網www.innovationxbook.com

frog design

  獲獎無數、全球最頂尖的創新公司之一,1969年由德國工業設計師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所創辦。協助企業創造並將有意義的產品、服務與體驗推出上市。擁有超過400人的團隊,包括設計師、科技專家、策略專家和分析師等,橫跨不同技術、平台與媒介,提供全面性的整合體驗給客戶,合作名單包括:蘋果、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迪士尼、奇異電器、惠普、羅技、索尼、微軟、MTV、Seagate、西門子、雅虎等企業。總部位在舊金山,在奧斯汀、紐約、西雅圖、米蘭、阿姆斯特丹、慕尼黑與上海都有據點。

譯者簡介

顏和正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曾在媒體界擔任記者工作多年,包括天下雜誌與國外通訊社等。現任職於科技公司,專職行銷工作。譯著包括《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鳴》、《績效比景氣更好─倍數成長的九大策略》等。


目錄

推薦序一  創新的新解  王志仁(《數位時代》總主筆)
推薦序二  從鼎泰豐談起的創新思維  吳翰中(《美學CEO》作者)
推薦序三  開啟全新競爭思維的鑰匙  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四  好一個X  溫肇東(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五  跨界交鋒時代,將創新做更有效的運用  張光民(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中文版序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活在X問題的世界
X是極端:X問題在風險和複雜度上都很極端。X是神祕:每個X問題都伴隨以前從未問過的問題,或是前所未見的挑戰。X走在十字路上:十字路口是事情交會之處,然後再從這裡發散出去。在十字路口上,我們必須選擇一條路,每條路都可能有風險或機會。X表示機會:X標示出藏寶處──找到問題並搶在他人之前加以利用,就會贏得寶藏。

第二章 X創新架構
X創新架構由四種方法構成:融入、匯整、多元、適應。你可以將這四種方法想成是一組特別的研究和分析工具,再搭配如何加以應用的原則。X創新架構主要設計來讓這四種方法並行發生。每個方法各自處理X問題的不同面向,但又相互依存。當這些方法可以彼此影響時,這樣的架構最為有效。

第三章 融入
許多企業整合顧客和競爭對手資訊的做法,幾乎全是由上而下、推論式的方法,缺乏由下而上、歸納式的評估。儘管老把以客為尊、站在顧客立場思考的話掛在嘴上,企業往往還是不了解購買、使用、喜歡、討厭產品的人,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態度、感受,以及未被滿足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認識。

第四章 匯整
匯整讓你與顧客用更豐富廣泛的方式互動,協助建立更強的關係,用買回、保留、正面口碑等利多因素,建立更高的忠誠度。如果有適切的回饋機制,還能讓你對顧客想要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有更完整的認識,進而開發出更好的產品。成功的匯整提供系統化基礎,讓你更容易擴展到新的業務領域。

第五章 多元
X問題最常發生在企業動盪或過渡時期,也正是在這種時刻,X創新架構中的多元法變得很重要。好幾條道路可能會出現眼前,但是每條路都各有優點和風險,很難提早量化。多元是要在你既有市場中找尋新客戶,用新方式來吸引他們;找到可以跨足的新市場;或是在生態體系中拓展你的足跡,用新方式來推出產品。

第六章 適應
適應就是持續演化,好在動態環境中生存繁衍。這需要一些能力:有能力察覺今日的環境,預測未來會如何變化,找到機會、威脅和並非真正適合你的領域。有能力用新產品彈性回應環境的變遷,調整你的能力組合以及所需的合作夥伴。有回饋系統可以看到改變是否讓你比以前適應得更好或更差。

第七章 策略
谷歌以讓產品處於「永遠的beta版」聞名,幾乎一半產品都曾在某個時間處於beta版測試階段。有人說谷歌徹底重新定義beta版這個概念。這不再是「真正」產品推出前的短期過渡階段;在谷歌心中,這是進行調整的長期階段,目的在於發掘問題真正的本質,並據此優化解決方案。

第八章 組織
frog design經常把來自不同訓練和產業經驗背景的人,放在同一個專案團隊。雖然這看似浪費資源又沒效率,我們卻發現這是提出意想不到的洞見和創新的最有效方式。我們不把提供多元但似乎過剩的觀點視為費用支出。相反的,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投資──是快速了解複雜問題和提供最刺激相關解決方案的最有效方法。

第九章 真相
解決困難問題時,你需要有聰明的創意人才參與其中。你需要的人,是夢想家和挖溝工人的綜合體,既是頑固的理想主義者,又是心胸開放的務實主義者。他們能在模糊中探索並擴展選擇,也能力求釐清事實並減少選項。這些特質往往要一個人一個人逐一篩選出來,但正是這些特質的魔術般互動演出,構成了一個有成效的團隊。

致  謝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