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养生法 > 瑜珈體式與解剖
瑜珈體式與解剖
上一张
瑜珈體式與解剖
下一张
prev next

瑜珈體式與解剖

作者: 蘇西.海特莉.奧德絲
出版社: 晨星
出版日期: 2009-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3.10
本店售价: RM37.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預防瑜珈傷害最關鍵的一本書
~ 獻給瑜伽老師與學生 ~

  感受能量流動的平衡.預防瑜珈傷害
  瑜珈體式的練習與肌肉、關節的解剖分析

  ◎最值得瑜珈界期待,必讀的一本書。
  ◎讓所有瑜伽愛好者遠離運動傷害的一本書。

探索身體如何創造平衡的狀態──
  關節的穩定性與活動性的平衡,
  肌肉收縮與舒張運動的平衡,
  肢體與軀幹之間的平衡。

空間與解剖學:感受流動的存在

  瑜伽的精髓是一種能量的鍛鍊──在體內創造空間,以培育、運作並轉換元氣,達到理想的健康,身心和諧,連接及放鬆的狀態。創造空間需要平衡──關節的穩定性與活動性的平衡,肌肉收縮與舒張的平衡,肢體與軀幹運動的平衡,以及瑜伽體式練習與瑜伽另外「七肢」之間的平衡。

《解剖與瑜伽體式》的三個主題:
  .理解與瑜伽體式相關的解剖學運動要素:
  .理解與瑜伽體式相關的解剖學,從而在體內創建空間並能夠運行。
  .理解與解剖學相關的瑜伽體式,從而在體內通過運動來創建空間。

《解剖與瑜伽體式》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從皮膚下層講到身體的內部世界。
  第二部分 深入了解解剖學與運動學術語。
  第三部分 探索與瑜伽有關的運動學原理。
  第四部分 將原理運用到瑜伽體式的各個部分中──站立、後彎、前屈、扭轉及倒立。

  每個部分,我們要尋找哪裡容易損傷,要怎樣在體內培育空間並預防損傷的發生。

本書特色

容易理解
  .精簡扼要的文字,把解剖學原理解說得淺顯易懂。
  .近百幅人體結構圖,描繪肌肉、骨骼、筋膜、神經與姿勢的關連性,增加理解度。
  .演練站立、後彎、前彎、扭轉及倒立等瑜伽體式,指出錯誤,瞭解傷害的發生害。

實用有效
  .練習瑜伽不受傷的8個重點
  .輕鬆練好瑜伽的5個步驟
  .避免膝蓋與髖部受傷法
  .防止大腿拉傷法
  .減少背部及頸部受傷法
  .預防手肘跟手腕拉傷法

作者簡介

蘇西.海特莉.奧德絲 Susi Hately Aldous

  .美國及加拿大地區的人體解剖學與瑜伽體式系列講座的主講人

  .全球性電子雜誌《閱讀解剖學與瑜伽體式》的策劃者。每月一次的電子課程詳細地解釋了人體解剖學的概念以及與其相關的瑜伽體式。

  .教學經歷豐富,基礎紮實,具有人體運動學,瑜伽認證以及物理康復療法等的實踐經驗,對她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現定居於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市卡爾加里。開設瑜伽治療工作室,並特別為每一位希望瞭解損傷與疾病的顧客設計適合自身情況的瑜伽課程。


目錄

聲明 2
致謝 3
佳評如潮 4
推薦序─運動科學與瑜伽之美的奇妙連結 5

簡介─ 空間與解剖學:感受流動的存在 6

第一部 體內的世界 10
一 皮膚 12
二 結締組織 12
.固有結締組織;
肌腱、韌帶與筋膜 14
.固有結締組織作用的實例 15
.支持結締組織;軟骨與骨骼 16
.液體結締組織;血液與淋巴 16
三 肌肉 18
.骨骼肌 18
四 骨骼系統與骨骼 21
.關節;連接骨骼,產生運動 21
五 神經 23
.神經 ─ 肌肉資訊傳輸:
肌肉內的神經感應器 23
六 筋膜 26
.筋膜的結構與功能 27
.瑜伽與筋膜的作用 28
七 循環 29
.血管 29
.淋巴管 30

第二部 解剖學語言 32
一 解剖標誌 34
二 解剖體位與解剖方位 34
三 身體的平面 35
四 身體的運動 37
.肩、肩胛骨與軀幹運動 39
.特殊運動 40
五 進一步探討︰
肌肉之間的關係 41
六 肌肉收縮的機制 42
.肌肉收縮 42

第三部 原理 44
一 與瑜伽體式相關的
生理學原理 46
二 關於瑜伽體式的
運動學原則 48
1. 放鬆的培養 48
2. 開始運動:從脊椎做起 50
.提供平衡:
結構與形狀的穩定與運動 50
.如何預防瑜伽損傷 54
3. 結合脊椎與大關節運動 54
.肩胛帶 54
.脊椎、肩胛帶與手臂的連接:
肌肉連接 56
.脊椎、肩胛帶與手臂的連接:
力量 61
.與瑜伽損傷的關係 63
.骨盆帶 64
.脊椎、骨盆帶與腿部的連接:
穩定、運動和力量 65
4. 以最佳幅度活動關節 69
5. 建立核心穩定性:
加強收束法與調息 69
.在瑜伽體式中創建核心穩定性 70
.與預防瑜伽損傷的關係 76
.收束法與調息的關係 76
6. 調整放鬆和復原 80
7. 善待自己:進入無痛運動 82
.遲發性肌肉痠痛 82
8. 由淺入深:
進入複雜瑜伽體式之前 82

第四部 體式 84
站姿;站姿是基礎訓練 86
一 站姿、脊椎和腳 87
.站姿的變化:
脊椎、下肢和上肢的變換和組合 87
.站姿時的背痛、頸痛和膝痛 95
二 站姿的特定原則 96

後彎:美妙的後彎 104
一 後彎與脊椎 105
.從脊椎開始:
順應重力與克服重力 105
.脊椎僵痛:最小阻力路徑 107
二 後彎的特定原則 108

前彎:優雅的前彎 117
一 前彎、脊椎與髖臼 118
.站姿前彎 120
.坐姿前彎 121
.仰臥前彎 122
.膕繩肌和背部的撕裂、拉傷和損傷 123
二 前彎的特定原則 124

扭轉:扭轉令人愉悅 131
一 扭轉︰脊椎的旋轉 132
.前部肌群 :腹斜肌133
.背部肌群:
菱形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 134
.連接身體前後的肌群:前鋸肌 135
.扭轉的螺旋狀動作 136
二 扭轉的特定原則 138

倒立:倒立使人輕鬆 147
一 倒立︰
脊椎、肩胛帶和上肢 148
.倒立的建立 148
.肩立式 149
.頭倒立式 151
.孔雀起舞式 152
.頸痛和腕部損傷:
無力和緊張的結果 153
二 倒立的特定原則 156
繼續教育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