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睹物思人
睹物思人
上一张
睹物思人
下一张
prev next

睹物思人

作者: 熊秉真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03-07-2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物」,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這些林林總總、看似平凡的「東西」,細究起來,內裡文章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分明。蟋蟀和燈燭都是意涵淺白的物,蟋蟀讓人想起威鎮四海的將軍蟲,燈燭勾起人的孤獨與思鄉。時至今日,雖以電燈取代油燈,蠟燭、蟋蟀與人的關係也變疏遠,但人們先前賦予這些景物的特定感情,一旦沈澱為文化傳統,也會物去而情在。

  睹物往往扯出一縷時序,思古之幽情乃順勢而下。〈八景賞析〉從賞景的心理、風景的本質以及設計的技巧和表現方式,來賞析八則中外建築與美學案例,讓有限之景與人的無限想像空間結合。

  景物與人事難二分,庭院和戲曲乃中國人生活之實況。唐宋文人以景物寄情而築成的庭園,是政治角力的另類戰場;庭園主人一來藉自然治療政壇創傷,二來活化自己在政壇中屹立不搖的鬥志。戲曲的意境是透過「敘述」來創造想像的空間。舞台上一切物質形式的再現都可有可無,戲曲的意境乃在形象之外。

  早在繁囂的近代蒞臨東西方城鄉以前,景與物、人情與世故,就是一種際遇,一種理性與感性的選擇。這種人文與自然、技術與藝術共成的天地,呈現在〈上海里弄〉中。本文所導覽的石庫門,代表了近代中國市場製造出來的特殊歷史「物件」。

  由此六篇文章的睹物、觸景、說情、思人,願能稍盡景物人事之底蘊。

作者簡介

  熊秉真: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師範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校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與「明清研究會」召集人。致力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家庭、兩性問題研究經年,發表相關中西論文數十篇。成書者包括《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1995)、《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台北:聯經,1999)、《童年憶往》(台北:麥田,2000)、A Tender Voyage: 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等等,另編有《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讓證據說話:中國篇》(台北:麥田,2001)、《讓證據說話:對話篇》(台北:麥田,2001)。


目錄